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辫少阳病脉症并治全篇1-1

辫少阳病脉症并治全篇1-1(2 / 2)

【注释】"少阳"即首条所述的口苦、咽干、头晕之症。"中风"指此少阳病是由外感风邪传入所致。少阳经脉起于眼外角,从耳后入耳中;其分支联络缺盆,向下贯穿胸中,沿胁肋分布。表邪侵入少阳经,故出现眼睛发红、耳聋、胸中胀满烦躁等症状。但这是少阳病处于半表半里状态的胸满烦躁,与太阳病邪气内陷的胸满烦躁不同,因此不可用吐下法。若误用吐下,会耗伤正气,导致心神虚弱,出现心慌惊悸。此条揭示了风邪传入少阳的核心病机。

【集注】程知说:少阳病只宜和解,若用吐法会损伤阳气而致心慌,用下法会耗损阴血而致惊悸。

汪琥说:少阳病本有禁用吐下之戒,此症因胸满烦躁而误用吐下。前人注释认为吐法伤气致心慌、下法伤血致惊悸,实则惊悸皆与心神相关。误吐下会耗竭津液,导致神志虚弱,故见心慌惊悸。

沈明宗说:胸中烦满看似可用吐法,但少阳邪气已深入胸胁,吐法反伤胸中正气,迫使邪气内扰心神,引发心慌惊悸。

魏荔彤说:此条仲景未出方剂,但小柴胡汤证中有心烦、心下悸的记载,推测可用小柴胡汤和解。既然汗、吐、下法皆不可行,当以和解为主,小柴胡汤为少阳病对症之方。

伤寒病,脉象弦细,伴有头痛发热症状的,属于少阳病。少阳病不可用发汗的治法,如果发汗就会出现谵语。这是因为病邪转属到胃,如果胃气调和就会痊愈,胃气不调和,就会出现烦躁而且心悸的症状。

【注释】:不说“少阳伤寒”,而只说“伤寒”,这是简略的说法。意思是这个少阳病是从伤寒之邪传变而来的。弦细的脉象,是少阳病的脉象。上一条没有提及脉象,这里提到脉象,是补充说明。头痛发热无汗,是伤寒的症状,又同时出现口苦、咽干、目眩这些少阳病的症状,所以说属于少阳病。因为少阳病已经属于半里的阶段,所以不可发汗,如果发汗,就会进一步损伤津液,助长热邪,必然会出现谵语。既然出现谵语,那么就是病转属到胃了。如果这个人平素津液充足,胃能够自行调和,那么或许可以痊愈。否则津液干涸,热邪结聚,胃不能调和,不但会有谵语,而且还会更加烦躁并且心悸。这揭示了伤寒之邪传变到少阳的大纲。

最新小说: 大唐:母后,我太想进步了 踹掉渣亲后,我靠动物心声破案暴富 啥?我的蓝牙连着现代农科院! 地狱游戏:开局获得预知羊皮纸 财情动人 望梅止瘾 青剑宗修行纪事 视频共享古代,龙国军演吓傻古人 影后她和小奶狗隐婚了 穿越大宋:开局拯救绝美小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