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汗并伴有谵语,是因为胃中有燥屎。这是由于风邪侵袭,需要攻下时,要等邪气过了阳明经阶段,才可以使用攻下之法。如果攻下太早,就会导致语言错乱,这是因为表虚里实的缘故。待合适时机攻下,病症就会痊愈,适宜用大承气汤治疗。
【注释】患者出汗且谵语,是因为胃中原本就有燥屎,这是太阳经风邪传变而来。攻下之法必须等到太阳经的邪气,已经越过阳明经,进入阳明腑时,方可使用。若攻下过早,里热还未完全凝结,不但热邪不能除尽,还会使正气虚弱,热邪乘虚向上扰乱心神,从而导致语言错乱。这种表虚汗出、里实谵语的情况,必须等待邪气过经入腑后再攻下,病症才会痊愈,适宜用大承气汤。
【集注】方有执说:“过经”,是说宁可等待一段时间,并非一定要等到十三日之后。
程知说:这是说谵语时攻下不可过早。已经出汗且谵语,那么胃中必定有燥屎,这属于风邪致病。风为阳邪,阳邪入里就会导致谵语。但必须六七天后才可以攻下,攻下太早,风邪在表还未解除,就全部入里,里邪变得燥实,语言会更加混乱。
阳明病,出现谵语、潮热,却反而不能进食,胃中必定有五六枚燥屎。如果能进食,只是大便干结而已。(此句调整后逻辑为:阳明病,出现谵语、潮热,却反而不能进食,胃中必定有五六枚燥屎,此时适宜用大承气汤攻下。如果能进食,只是大便干结,不应使用大承气汤攻下。)
【按语】“宜大承气汤下之”这句话,应该在“必有燥屎五六枚”之后,才符合应当使用大承气汤攻下的意思。如果只是大便干结就用大承气汤攻下,就完全违背了仲景顾虑误下、谨慎攻下的宗旨。
【注释】阳明病患者出现谵语、潮热,却不能进食,可知胃中燥屎已经结实,适宜用大承气汤攻下。如果能进食,可知胃气即将调和,只是大便干结罢了,此时应当采用导便之法,不可攻下。
【集注】张璐说:这是通过能否进食来辨别燥结的轻重程度。潮热、谵语都是胃中热盛所导致的,胃热通常能消化谷物,现在反而不能进食,这必然是热邪损伤了胃中津液,使气化功能不能下行,燥屎上逆攻胃的缘故,适宜用大承气汤,迅速祛除亢盛至极的阳热,以挽救即将衰竭的阴液。如果能进食,说明胃中气化功能正常,热邪不盛,津液没有受到太大损伤,虽然大便干结,但不久后会自行排出,不必用药,否则反而会损伤胃气。
出现腹泻并伴有谵语的情况,表明体内有燥屎,适宜用小承气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