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宗说:这正是阳明经的典型脉象。仲景说第三天阳明脉大,是因为阳明是多气多血的腑,风寒之邪传入,在其中强盛,所以脉象显示为大,这就是阳明经邪实的典型脉象。但诊断阳明病一定要见到这种脉象,才可以使用攻下之法,如果还兼见太阳经的浮紧脉象,少阳经的弦细脉象,或者脉象迟、疾、滑、涩、虚弱等,那就属于气血阴阳的虚证,即便出现大实大满的症状,也应当详细审慎地考虑,或者用小承气汤试探,或者使用蜜煎导便之法,不能直接施用攻下之法。
原本患太阳病刚开始的时候,使用发汗之法,若汗虽然先出,但出得不畅,因此病邪就会转归到阳明经。
【注释】阳明病,原本是在太阳病初起时,用发汗法,汗虽先出却不透彻,这是发汗方法不当,所以未完全解除的邪气,就转而传入阳明经。邪气在阳明经就表现为阳明外证,邪气入了阳明腑就形成胃家实证。
【集注】方有执说:这是说因为发太阳经的汗方法不当,导致病邪传入胃腑的大致意思。
阳明病,如果患者能够进食,称为中风;如果不能进食,称为中寒。
【注释】太阳经的邪气传至阳明,病症有从外感风邪传来的,有从外感寒邪传来的,应当从能否进食来辨别。如果能够进食,称为中风,这是从外感风邪传来的,因为风是阳邪,阳能够消化谷物,所以能进食。如果不能进食,称为中寒,这是从外感寒邪传来的,因为寒是阴邪,不能消化谷物,所以不能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