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发汗或者攻下之后,疾病仍然没有解除,反而出现烦躁的症状,此时用茯苓四逆汤主治。
【注释】这一条又承接上条而言。先发汗后攻下,从治疗法则来说并没有错误,疾病本应解除,但却仍未解除,反而出现烦躁,这就需要与其他情况区别并确定治法。大概是因为发汗、攻下都过度了,导致表里都虚弱,阴寒太盛,阳气被格拒,所以昼夜都出现这种烦躁不安的症状。应当用四逆汤,振奋阳气以克制阴寒,再加上茯苓来抑制阴邪,佐以人参来扶助正气,这样阳气得以增长,阴寒得以消减,正气恢复,邪气退却,疾病自然解除,烦躁也会平息。大青龙汤证中,因不出汗而导致的烦躁,是还没有经过发汗、攻下时的烦躁,属于实证;而这一条中疾病没有解除所出现的烦躁,是在发汗、攻下之后的烦躁,属于虚证。然而,脉象的浮紧与沉微,自然应当加以辨别,担心医者误判,所以反复强调。
【集注】汪琥说:伤寒经过发汗、攻下,烦躁应当停止,疾病也应解除。但如果是阴寒过盛导致的烦躁,强行发汗,就会使表气疏松而阳气亡失;再进行攻下,就会使里气虚弱而阴液耗损。卫阳失去保护,营阴内虚,邪气仍然没有解除,反而又生出烦躁,这也是虚烦虚躁,属于假热的征象。只适宜温补,不应当再去驱散邪气,所以用茯苓四逆汤主治。
茯苓四逆汤药方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甘草(炙,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生用,去皮,切成八片,一枚)
以上五味药,加入五升水,煮取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天服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