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事时起,周瑜总是做一个梦。
大江畔,烽火连天。
漫天遍野的火,烧的江面都燃了起来,烧的天空都燃了起来,无数生灵在火中悲鸣。
而他,像是一尊神祗,立于苍穹之上,俯瞰一切,心无波澜。
但最近,他发现那场火离他越来越远了。
最终变成视野里唯一的一点红光,周围是无边黑夜。
他伸手想要抓住什么,却抓了个空。
醒来时,心里空荡荡的。
感觉自己仿佛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人生际遇,恍若现在的境遇。
人在舒县,郡守及其官员对自己还算尊重,却无单独领兵的机会,一直在后方做些后勤。
他自恃才高,认为陆康之流虽然治理地方有功,却也仅限于此,而周公瑾,是要做大事的人。
“公瑾,刘使君离开宅子,去往城外军营中住,你带人去清点下宅中财物。”
陆康派人传来命令。
上一秒还在苦思自己前途安在的周瑜,闻言“诺”了一声,带上几名属下,准备刘备居住过的宅子。
这份工作,毫无技术含量,只需心细即可,特别考验人的耐心。
直到天黑,才算忙完。
周瑜目前还未娶妻,心中郁闷,便去了城中酒肆,准备一醉解千愁。
苦酒入喉愁更愁。
想自己家学渊源,满腹才华,年过二十五,却受困舒县,情不自禁,又多喝了几杯。
这时,有一儒雅中年人来到桌边,言辞语气极为客气:“请问,阁下莫不是江左周瑜?”
一句话,打破了酸楚情绪。
周瑜抬头望去,视野里是位留着三缕长须的男子,四十岁左右,样貌儒雅,目光灼灼,正含笑望着自己。
此人样貌不凡,周瑜不敢小觑,忙起身见礼,询问来历。
那人四下看了看,见周围还有其他酒客,便小声道:“在下并无他意,只是久慕周郎才情,这里人多眼杂,还请移步,去雅间一叙,”
周瑜亦不推辞,两人进了二楼雅间,其中并无外人,菜肴已备齐。
望去,菜肴精美,摆了一桌,那酒壶乃上好瓷器,质地如玉。
这顿饭,貌似不便宜啊!
周瑜不动声色,那中年人殷勤相邀,两人携手而坐。
中年人道:“在下荆州黄冒,字平固,久闻公瑾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丰神俊朗,我等凡间俗物见之,心生向往。”
周瑜容貌才情那是一等一的,对此颇为自负,见黄冒惊喜之情不似作伪,对其产生些许好感。
“原来是平固兄,不知唤小弟来此,有何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