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油田项目的顺利推进以及新能源规划的初步成型,叶凡迅速组建了一支专业的新能源研发团队。团队成员汇聚了来自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的专家,涵盖了太阳能、氢能源、储能技术等多个领域。他们在油田附近设立了专门的研发基地,一座现代化的科研大楼拔地而起,各种先进的实验设备陆续入驻。
“我们要在这片土地上,探索出石油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全新模式。”叶凡在研发团队的首次会议上激情澎湃地说道,“这不仅关乎项目的未来,更可能引领整个能源行业的变革。”
在太阳能领域,团队针对油田广阔的闲置土地,设计了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阵列方案。他们研究如何提高光伏板的转换效率,使其在不同的天气和光照条件下都能稳定发电。科研人员日夜驻守在实验场地,对光伏板的角度、材料、电路优化等方面进行反复测试。“这种新型的光伏材料,理论上能将转换效率提高3个百分点,但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太阳能专家王博士皱着眉头,仔细分析着实验数据。
氢能源方面,团队聚焦于利用油田伴生气制取氢气的技术研发。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既要确保氢气的高效制取,又要保证整个过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研发人员在实验室里搭建起复杂的实验装置,不断调整反应条件,尝试不同的催化剂。“如果我们能攻克这个技术难题,不仅能为油田项目提供清洁的氢能源,还能开拓新的能源市场。”氢能源专家李教授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然而,就在新能源布局紧锣密鼓进行之时,一些潜在的危机也悄然浮现。在项目的内部审计中,叶凡发现部分资金流向存在异常。一笔用于采购太阳能设备的款项,金额与市场价格相比明显偏高,而且相关的采购合同存在诸多疑点。叶凡立刻意识到,项目内部可能存在贪腐问题,这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对项目造成严重破坏。
与此同时,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对手也开始蠢蠢欲动。一些同行企业看到叶凡的油田项目在新能源布局上的迅猛势头,心生嫉妒与担忧。他们开始在行业内散布谣言,声称叶凡的新能源项目只是噱头,没有实际的技术支撑,试图扰乱市场对项目的信心。这些谣言在业内逐渐传播开来,对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合作洽谈产生了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