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刘好仃摇头,“现在问的不是客户要什么,是我们能不能接住机会。先看自己有没有脚,再想跑多快。”
老张摸着下巴:“那技术这块,是不是得先攻关?”
“也对,也不对。”刘好仃走到白板另一侧,画出三个分区,“咱们拆开看:技术可行性、资源匹配度、市场切入路径。三块都得动,但节奏不同。”他笔尖一顿,“技术可以慢点啃,资源得提前卡位,市场得先摸风向。”
“那先干哪块?”
“全干。”刘好仃笑,“但分轻重。资源和市场先动,技术同步探路。比如,咱们先列个需求清单,看看要多少数据、什么设备、哪类人手,然后倒推从哪搞。”
小李眼睛亮了:“那……是不是也能用现有的检测图当素材?”
“不止。”刘好仃点头,“历史数据、报废记录、返工台账,全挖出来。咱们不缺数据,缺的是把它们串成线的人。”
老张突然问:“三个月真能出可行性报告?我算了一下,光跑验证就得两个月。”
“节奏可以压。”刘好仃从工装内袋掏出一张折了角的纸,展开是上次的测试报告复印件,“AI实习生我们原计划半年,结果三个月就提了效。不是靠猛冲,是每步踩实。”他把纸贴在白板上,“咱们也一样:第一个月,定需求、申请资源;第二个月,小范围验证;第三个月,出报告。不求快,只求稳。”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万一设备科不配合呢?”有人问。
“那就让他们知道好处在哪。”刘好仃想起老周那天的话,顺口说了出来,“‘要真能少返工,值’——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干这活的人说的。谁的流程能简化,谁的错误能减少,谁就该支持。”
他翻开笔记本,写下“责任-支持双清单”几个字:“专班主责推进,但每项任务都标清支持部门和协作方式。比如,设备科提供旧机调试接口,质检组提供历史缺陷图谱,生产班配合抽样记录。不让他们白出力,咱们也记人情。”
老张盯着那张表看了会儿,忽然笑了:“你还真把人家当合作伙伴了。”
“本来就是。”刘好仃合上本子,“咱们不是下命令的,是搭桥的。桥修好了,大家都过得了河。”
小李举手:“那……我能不能两边都参与?”
“可以。”刘好仃点头,“但只限信息共享,不兼岗。你先把AI那边稳住,新项目需要你时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