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把手机往桌上一搁,屏幕还亮着那条潦草的手写反馈照片,“报警准。但提示像天书。工人不是工程师。写人话。”
刘好仃正拧开保温杯喝口茶,听见动静抬了抬头,没说话,只把杯子轻轻放回桌角。他走过去,手指在屏幕上滑了一下,放大那行字,墨迹深得几乎要透纸而出。
“这话说得,比我们上周做的PPT还重。”
老周从测试台那边探出脑袋:“可不是嘛,咱们整天‘模块’‘协议’‘自检流程’,听着像修火箭。”
刘好仃转身走到白板前,那张“客户原声·第一轮”的A3纸还贴在右边,底下已经密密麻麻贴了十几条打印出来的语音转文字。他拿起红笔,在最上方画了个圈:“先把能改的挑出来。”
小陈赶紧打开电脑调出记录,老周也搬了把椅子过来。三人围在白板前,一条条过。
“声音太尖,像鬼叫”——归到“交互体验”。
“界面太蓝,看着发慌”——归到“视觉设计”。
“按钮太小,戴手套按不准”——归到“操作适配”。
也有不着调的,比如“能不能连我老婆微信”,小陈念完自己先笑了。刘好仃也笑,但没删,只在边上画了个问号:“先留着,说不定哪天真能整出个‘加班证明’功能。”
翻到南昌老吴那条语音文字时,刘好仃停了停:“‘模块异常?我要是懂,还用等你?’”他念完,抬头看小陈,“技术组那边,是不是还在用这套术语写提示?”
小陈点头:“系统默认输出都是标准代码,他们觉得准确。”
“准确是给机器看的。”刘好仃把笔往白板上一拍,“咱们是给人用的。人要的是——哪台机器、哪里坏了、现在该干啥。”
老周一拍大腿:“对!就像咱们厂以前广播,‘三号炉压力高,快去排气’,谁都能听懂。”
“那就照这个来。”刘好仃拿起记号笔,在白板空白处写下三行字:
**动词 + 位置 + 动作**
**口语化,不绕弯**
**一听就明白,一念就能做**
他转头对小陈:“你写初稿,拿老吴那条试。”
小陈敲键盘,很快打出一句:“3号柜电源电压不稳,请检查接线端子。”
刘好仃看了两秒,拿笔划掉:“太文了。换成——‘3号柜电不稳,快看接线头!’”
老周念了一遍,点头:“这句行,火急火燎的,像真事儿。”
“就这么改。”刘好仃指着白板,“把十二个高频报警全重写一遍,全按这个味儿来。”
小陈记下模板,正要走,刘好仃又叫住他:“别光改字,声音也得换。”
“报警音?”
“女工说像鬼叫,这事儿不能拖。”刘好仃从手机里翻出那天的录音,按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