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刘好仃拍了下他肩膀,“以前我们修机器,修的是故障。现在咱们想转化,得修的是信任。声音只是个开始,关键是让客户相信——这声咔哒,真能救命,而不是天天拉空袭警报。”
阿珍突然想起什么:“那天展会上,那家说装了声学监测、退货率降七成的厂,技术员提了一句,他们系统有三个月学习期,越用越准。”
“学习?”小林一愣。
“就是记录每次响了之后,是不是真出了问题。”阿珍解释,“响了,真裂了,加分;响了,没事,减分。时间久了,系统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叫。”
刘好仃眼睛亮了:“这不就是咱们厂C线的数据积累?咱们已经有三个月的停机记录、声音样本、维修反馈。别人要三个月才能学会的,咱们已经学完了。”
“那咱们的‘咔哒声’,不光是预警,还是个越用越聪明的老师傅?”小周咧嘴笑了。
“没错。”刘好仃拿起红笔,在白板上画了个新模型,“客户买的不是一次性的提醒,是持续降低风险的能力。咱们把‘减少误报’当成核心卖点,把历史数据当成信用背书,把每一次准确预警,都变成客户省下的钱。”
小林兴奋地掏出本子:“那咱们下一步是不是该算笔账?比如,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的误报率,客户能少损失多少?”
“先不急。”刘好仃摆摆手,“账要算,但得先看清地图。”
他转身走向共享墙,把阿珍那天手绘的“客户案例分布图”也贴了上去,旁边钉着三份日清表和刚整理好的汇总表。
“蓝点是我们接触过的,都在本地。”他拿起蓝色图钉,一个个按下去,“红点是展会上看到的,北方几家大厂,标了星号,备注‘定制防爆方案’。”
他退后两步,看着墙上这一片零星的标记,中间空了一大块。
“咱们的脚印,只踩在一边。另一边,有人已经悄悄铺了路。”
小林盯着那片空白:“要不……咱们也去趟北方?”
“不能全去。”刘好仃说,“本地客户还得跟紧,数据不能断。下周分两组:小林带一组北上,重点摸那些标星的厂,看他们到底怎么用、怕什么、肯为哪部分掏钱。”
“小周留下,把咱们C线这三个月的声音数据再捋一遍,找出所有‘响了但没坏’的案例,算出当前误报率,再对比实际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