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报告,是证据。”刘好仃说,“咱们得知道,这套东西到底有没有效。”
小陈接下任务,一头扎进数据堆。两天后,他交出一张《B线风险指数表》。表格横向是时间轴,纵向是六项核心指标。最显眼的是“重大停机事故”一栏——试点前两周平均每周1.5次,试点后三周,归零。另一栏“紧急采购触发次数”,从每周四次降到两次。
刘好仃盯着表格看了很久,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三行字:
预警响应率:100%
重大风险拦截:2起(主轴过热、冷却系统波动)
平均处置效率提升:52.3%
他转过身:“数字不会骗人。”
老李站在门口,手里捏着刚打印出来的巡检记录。“我查了夜班那几天的打卡数据。”他说,“NFC标签全都有记录,没人漏刷。以前交接班最容易出空档,现在反倒最稳。”
“因为知道有人看。”刘好仃说,“也因为知道做了就有数。”
小王从采购组那边回来,带来一个消息:“磨料库存昨天又触发预警,系统自动提醒启动备选流程。我们提前联系了备用厂家,对方确认三天内可供货。”
“主供应商呢?”
“还在走正常周期,但咱们已经不等了。”
刘好仃点点头:“不是不信他们,是不能赌。”
当天下午,车间例会如期召开。刘好仃把《风险管理试点阶段性报告》发到每人手里。纸张很薄,但沉甸甸的。
“这三周,咱们没做到零风险。”他站在白板前,“但做到了三件事:第一,所有风险都有了预警信号;第二,每次预警都有人响应;第三,每次响应都有记录可查。”
他顿了顿:“不是不坏,是坏了也能扛。不是不出事,是出事前能拦住。”
会议室里没人说话。老李低头翻着报告,手指在“停机时长下降60%”那一行来回滑动。小王盯着“紧急采购减少45%”发愣。小陈坐在角落,听见自己心跳有点快。
然后,老李站起身,把手掌拍在桌上,一下,两下,三下。掌声不算响,但很稳。接着是小王,再是质检组长,最后整个会议室都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