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身面对三人:“从今天起,咱们不光听客户说话,还得自己问问题——技术上,咱们缺什么?人手上,谁还没来?市场上,谁已经跑出去老远?”
小林皱眉:“可我们连对手是谁都不清楚。”
“那就查。”刘好仃说,“不等客户提需求,咱们自己扫一遍:哪些技术我们没跟上?哪些人才我们没储备?哪些趋势我们压根没看见?”
他顿了顿,声音沉下来:“咱们搞一次‘内部创新扫描’。”
阿芳眼睛一亮,立刻掏出平板:“我可以拉个框架,分技术、人才、市场三块。”
“对。”刘好仃点头,“先摸家底,再定方向。不是为了赶,是为了不被甩。”
老张 still 沉默,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工具袋上的扣环。
刘好仃看着他:“张哥,你担心生产乱,我懂。可要是哪天客户说,‘你们的玻璃不错,但隔壁厂的会调光’,咱们拿什么回?”
老张嘴唇动了动,终于开口:“……那得有人会搞。”
“那就得找人,或者,培养人。”刘好仃说,“创新不是扔掉老本,是给老本加新柴。”
他抬手,轻轻拍了拍炉门。热浪扑在掌心,像心跳。
“咱们的火,不能只靠别人看见才亮。”
回到控制台,刘好仃打开系统,新建一个文件夹,设了密码。光标在命名框里闪了许久,他输入三个字:“火种0”。
里面只写了三行:
谁在跑?
跑多快?
我们跟,还是超?
他退出,关机,转身看向白板上那句“We Craft Glass by Fire”。底下贴着三张折线图,是681章时阿芳打印的首批投放数据。曲线微微上扬,像火苗初燃。
他没动那些图,只是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新打印纸,写上:“创新驱动发展——第一阶段:问题识别”。
贴在白板最上方。
阿芳在会议记录末尾画了个符号:两团火焰,一团橙红,一团幽蓝。她没解释,只是轻轻圈住,像在封存什么。
小林站在窗边,手机屏幕亮着,搜索框里还停着“智能调光玻璃 专利”。他没点搜索,只是盯着那行字,手指悬在发送键上。
刘好仃走过去,没说话,只是把手里的笔记本递给他。翻开的那页,写着一行小字:“火稳,人不慌。但火,得有人带路。”
小林抬头,刚要开口——
刘好仃忽然抬手,指向车间东侧的备用电源柜。柜门虚掩,指示灯原本该是绿色,此刻却闪着微弱的黄光。
“那个灯,”他说,“上个月还是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