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判断模型,其实就是一个评分系统。”阿芳一边整理一边说,“但得先统一标准,不然每个人打分都不一样。”
“那就从环保认证开始。”刘好仃说,“它出现的频率、相关性、外部数据都比较清晰,可以作为一个基准。”
“那我们是不是该引入外部数据源?”小李问,“比如社交媒体、行业报告这些?”
“没错。”刘好仃点头,“内部数据是基础,外部数据是验证。”
“问题是,外部数据格式不统一,获取难度也大。”阿芳皱眉,“有些数据还滞后。”
“那就得做数据融合。”刘好仃说,“把不同来源的数据整合起来,看看能不能找到共同信号。”
小李立刻开始操作:“我可以试着接入几个API,看看能不能抓取社交媒体上的相关话题。”
“我来筛选行业报告。”阿芳说,“有些报告虽然旧,但里面的数据可能能帮我们验证趋势。”
“趋势判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刘好仃看着白板上的模型,“它得一步步来,像玻璃一样,一点一点成型。”
阿芳在文档里加了一行备注:“趋势判断模型 = 数据分类 + 评分标准 + 外部验证”。
“那我们先从环保认证开始。”小李调出数据,“我先把它的频率、相关性、外部数据都跑一遍。”
“我也开始整理行业报告。”阿芳打开一堆PDF文件,“看看有没有关于环保认证的趋势分析。”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看着那几个红圈:“趋势判断模型,不只是为了确认趋势,更是为了让我们不被假信号带偏。”
“就像玻璃的折射率。”小李笑着说,“你得知道它怎么偏,才能调回来。”
“说得对。”刘好仃点头,“数据也一样,得知道它怎么偏,才能校准。”
会议室里,键盘声、鼠标点击声、偶尔的讨论声,像是某种节奏感极强的背景音乐。
阿芳忽然停下笔:“刘哥,你说,自然融合设计会不会也变成下一个环保认证?”
刘好仃没有立刻回答,他只是拿起笔,在那个红圈旁边,轻轻画了一条曲线。
那曲线,像是心跳的波纹。
窗外的风又大了一些,窗帘轻轻晃动,阳光依旧洒在白板上,照得那几个红字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