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这么分。”刘好仃摇头,“日本、德国、美国、巴西……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习惯。”
“那行业呢?”阿芳问。
“玻璃幕墙、建筑装饰、家电制造、汽车玻璃……每个行业对服务的期待也不一样。”刘好仃顿了顿,“比如做汽车玻璃的客户,可能更在意交付的准时率,而做建筑幕墙的客户,可能更在意技术细节。”
“使用频率呢?”小李问。
“有些客户一年只下几单,有些客户一个月下十几单。”刘好仃解释,“频率不同,服务方式也得不同。”
“所以,不是统一服务标准的问题?”阿芳若有所思。
“对。”刘好仃点头,“是定制的问题。”
“那我们怎么知道客户到底想要什么?”小李问。
“靠数据。”刘好仃拿起笔,“把所有反馈都分类整理,找出规律。”
“这得干到什么时候?”小李嘀咕。
“干到发现规律为止。”刘好仃笑了,“就像煮饭,火候到了,自然就熟了。”
阿芳忍不住笑出声,“刘哥,你这鸡汤,又来了。”
“鸡汤也有营养。”刘好仃一本正经,“咱们现在不是修流程,是在给客户体验装雷达。”
会议室里,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照在桌上的茶杯上,反射出一圈微弱的光晕。
“刘哥,”小李忽然指着屏幕,“我刚才翻到一个德国客户的邮件,他说我们流程复杂,但最后加了一句:‘我们希望合作方能理解我们的标准。’”
刘好仃接过鼠标,仔细看了那封邮件,然后用红笔在纸上圈出那句话。
他没说话,只是把它贴在了白板上。
“这句很重要?”阿芳问。
“很重要。”刘好仃点头,“客户不是在抱怨流程,是在表达期待。”
“期待我们理解他们?”小李问。
“对。”刘好仃看着那句话,“客户体验的核心,不是服务,是理解。”
“理解客户的需求?”阿芳问。
“对,但不只是需求。”刘好仃笑了笑,“还有他们的标准、他们的文化、他们的习惯。”
“这听起来……有点难。”小李皱眉。
“难的事,得拆开来一步步做。”刘好仃喝了口茶,“就像煮饭,先淘米,再煮,最后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