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来,别急。”刘好仃拍拍他肩膀,“你现在每解决一个问题,都是在给自己攒经验。”
阿芳挂了电话,回过头:“仓储组说这两批砂料主要用在了第三批和第五批生产线上。”
“那这两批产品的质检数据呢?”刘好仃问。
小林立刻调出数据:“第三批确实有透光率下降的问题,第五批倒是正常。”
“这说明什么?”刘好仃问。
“说明问题可能和砂料有关,但不一定全是因为砂料。”阿芳分析道,“第五批虽然用了同一批砂料,但可能其他因素抵消了影响。”
“对。”刘好仃点头,“所以不能只看一个变量,得综合分析。”
小林忽然指着屏幕说:“等等,我发现个事,第三批生产前两天,仓库监控里有个搬运工换了两个原料桶的位置。”
“这也能看出来?”阿芳惊讶。
“我刚截了图。”小林调出视频片段,“你们看,他把原本标号A3的桶,放到了A5的位置。”
“这会影响什么呢?”刘好仃眯起眼。
“如果生产流程是按标签来操作的,那可能就会出错。”小林说,“比如原本应该用A3的,结果用了A5的,但A5的砂料可能粒径更粗。”
“这得查清楚。”刘好仃立刻拨通仓储组电话,“你们那边有没有记录原料桶更换位置的情况?”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好像没这方面的记录。”
“那就查监控。”刘好仃挂了电话,转头对小林说,“你把这段视频备份一下。”
“已经存好了。”小林点点头。
阿芳忽然想起什么:“刘哥,我刚翻资料的时候,发现上周三那天的冷却塔检修记录里,有一份‘待复检’的报告,但没后续。”
“冷却塔检修?”刘好仃皱眉,“那天是不是正好是第三批产品生产的时候?”
“是的。”阿芳点头,“我觉得这事有点蹊跷。”
“那就一起查。”刘好仃站起身,“问题不会单独出现,都是连着的。”
小林一边运行代码一边问:“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继续分析数据。”刘好仃说,“把原料、工艺、时间、人员这些变量都列出来,看看能不能找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