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这块儿就交给我。”王师傅拍拍胸脯,“车间那帮老伙计都听我的。”
“那供应链我来。”刘好仃合上笔记本,“我去采购部那边蹲几天。”
“那我们就散了?”小林问。
“散。”刘好仃一挥手,“二十分钟后见。”
二十分钟后,会议室再次热闹起来。
“我这边提几个关键点。”小林率先开口,“第一,我们要有个对外回应机制,比如指定发言人;第二,要有快速核实流程,确保第一时间掌握事实;第三,要准备几套不同情况下的回应模板。”
“听起来像是公关手册。”王师傅笑着说。
“差不多。”小林点头,“其实很多企业都有类似的做法,比如食品行业处理食品安全谣言,反应特别快。”
“那你有没有找到模板?”李姐问。
“找到了两个案例,一会儿发群里。”小林展示手机屏幕,“一个饮料品牌被质疑添加剂超标,他们当天就发声明,并附上第三方检测报告;另一个是服装品牌,网友曝光工厂污染,他们先是道歉,然后公布整改措施。”
“这两个案例都值得参考。”刘好仃点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调整。”
“那环保这块儿呢?”王师傅转向李姐。
“我已经列了个清单。”李姐打开文件夹,“包括日常排放数据监测频率、台账更新要求、应急处理流程、与环保部门沟通机制等等。”
“听起来很专业。”王师傅感慨,“比我那个‘喘气电机’靠谱多了。”
“你的‘喘气电机’也很重要。”李姐笑着反驳,“预警机制不能光靠数据,还得靠经验。”
“那我们设备组打算从三个方面入手。”王师傅翻着笔记,“一是定期巡检,二是实时监控,三是设置预警阈值,比如温度超过多少度就触发提醒。”
“这个思路对。”刘好仃赞许,“不过还要考虑误报的问题,不能天天报警,员工反而麻木了。”
“所以我们会设定一个浮动范围。”王师傅解释,“不是一超限就报警,而是连续三次超过某个数值才触发预警。”
“好。”刘好仃记下来,“接下来是供应链。”
“我这边走访了采购部和几个供应商。”刘好仃说,“他们的建议是建立一个‘备选供应商名单’,一旦主要供应商出现问题,可以迅速切换。”
“这个实用。”小林点头,“就像手机里存两个号码,一个打不通就换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