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好仃点头,“所以今天我们不是来听命令的,是来一起找方向的。”
会议室安静了一会儿。
小李试探性地开口:“那……你说的方向,具体是什么样的?”
“比如上周的事。”刘好仃拿出之前小林整理的资料,“三车间返工率比二车间高了15%,这不是谁的责任,是我们整个流程出了问题。如果我们能把各车间协作效率提升10%,是不是更有意义?”
王师傅喝了口茶,“听起来是挺实在,可怎么落实呢?”
“第一步,先明确目标。”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提升班组协作效率”八个字,“第二步,收集大家的反馈,看看哪些地方卡住了。第三步,想办法解决。”
老张放下报纸,“那你打算怎么衡量这个效率?”
“这个问题很好。”刘好仃指着小李,“你刚才也提到了,怎么才算达成目标?”
小李想了想,“可以定期做一次协作满意度调查,或者统计跨部门任务完成率?”
“这些都可以考虑。”刘好仃说,“关键是,我们要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而不是等结果出来才说‘哦,原来是这样’。”
王师傅摸了摸下巴,“听上去倒是不像以前那种空口号。”
“不是口号。”刘好仃笑了笑,“是所有人愿意为之负责的事。”
小林在笔记本上记下这句话,眼神亮了一些。
会议进行到一半时,外面飘起了细雨,窗户上蒙了层薄雾。小李起身擦了擦玻璃,露出厂区一角。几辆叉车正缓缓驶过湿漉漉的地面,轮胎压出一道道水痕。
“其实……”老张忽然开口,“我一直觉得咱们这儿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有时候一个问题,三个车间都发现了,但没人说出来。”
“那就是沟通机制的问题。”刘好仃说,“所以我们才有了开放交流会,才有了留言角。”
“可这些……能持续多久?”王师傅问。
“不一定能一直热热闹闹。”刘好仃语气平稳,“但只要有人愿意坚持,就能慢慢变成习惯。”
老张沉默了一会儿,忽然掏出本子,在上面写了几行字,然后推给刘好仃。
刘好仃低头一看,上面写着:“建议建立跨车间协作数据追踪系统,每月更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