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宣传组办公室的窗边,手里捏着刚打印好的《团队沟通机制优化草案》草稿。阳光从玻璃幕墙上折射进来,在纸张边缘跳跃出细碎的光斑。他眯了眯眼,心里盘算着下午那场会该怎么开场。
小林正坐在电脑前调试协作榜模板,小周则趴在桌上一边吃饼干一边刷手机,听到动静抬起头:“组长,你今天又准备整什么新活?”
“不是整活。”刘好仃笑着把草案递过去,“是想让大家更明白自己在为什么干活。”
小林接过草案翻了几页,抬头问:“所以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我们到底在干啥’?”
“差不多。”刘好仃点头,“奖励机制立起来了,但要是大家连目标都不一致,再怎么表扬也是空的。”
小周嚼着饼干嘟囔:“我倒是知道我在干啥,就是不知道咱们整个车间为啥要这么干。”
刘好仃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只是默默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一行字:“方向感缺失”。
会议室里比想象中热闹。监督小组成员和各班组代表陆续到场,有人拎着保温杯,有人抱着工牌,还有人顺手带了两包瓜子。王师傅一进门就冲老张喊:“我说你咋还来了?不是说中午要修车吗?”
“修啥车?”老张坐下,“这可比修车有意思多了。”
刘好仃走进来时,大家都安静下来。他环视一圈,笑着说:“咱们不搞正式发言,也不做PPT,就是聊聊心里话。”
王师傅挑眉:“那你是第一个说吧,毕竟你召集的。”
“成。”刘好仃拉开椅子坐下,“我进厂那年才二十多岁,什么都不会。有一次晚上加班,玻璃突然炸裂,飞溅的碎片差点划到眼睛。那时候没人管你怕不怕,只有一旁的老班长一把把我推开,他自己却受了伤。”
屋里一片安静。
“后来我问他,为啥帮我?他说,咱这儿不是一个人在干活,是一群人在撑着一个地方。当时我不懂,现在明白了——咱们每个人都在努力,但如果方向不一样,劲儿就不往一处使。”
老张轻咳一声:“听上去像鸡汤。”
“那就喝一口呗。”刘好仃笑着,“你们谁愿意先说说,你觉得咱们这个团队,应该为什么而战?”
一阵沉默后,小周开口:“我想让我们做的东西,能被人记住。”
“我想让家人觉得我这份工作稳定。”阿杰说。
“我想有个能一起扛事的班底。”王师傅咬着牙签,“别动不动就甩锅。”
刘好仃听着,不停记录。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翻开草案第一页:“这是我昨晚整理的一些想法,核心就两个:一是定期交流,二是信息透明。”
小林举起手:“开放交流会每周一次,匿名提问,轮值主持。听起来不错,但真有人提问题怎么办?”
“那就解决。”刘好仃语气坚定,“问题不能藏着掖着,得让它浮上来,才能处理。”
“万一有人乱提呢?”老张问。
“那也欢迎。”刘好仃笑了笑,“至少说明他在关注这个团队。监督小组会负责筛选、跟进,确保每一条反馈都有回应。”
小周忽然插话:“其实我们最缺的不是表扬,是方向。”
这句话被写进了草案首页的角落,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箭头,指向空白的第二页。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把大家说的方向汇总起来,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目标。”刘好仃合上文件夹,“这不是管理层画饼,而是大家一起画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