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仓库门口,手里握着一支红色记号笔,正低头核对发货清单。阳光从头顶的天窗洒下来,照得他额头微微发汗。远处叉车的轰鸣声和纸箱封口机“哗啦哗啦”的声音混在一起,像是某种忙碌的背景音乐。
“刘师傅!”小张抱着一摞文件跑过来,“渠道商那边说今天必须发货,晚一天他们就要扣我们的履约金。”
“知道了。”刘好仃抬头看了眼墙上的电子钟,“现在几点?”
“十一点四十五。”
“还来得及。”他转身朝打包区走去,边走边喊:“老陈!那批3毫米的玻璃板装好了没?”
“装了大半!”老陈从一堆纸箱后探出头,“但包装线又卡住了,得手工贴标。”
刘好仃皱眉看了看流水线,果然发现一台贴标机发出咔哒咔哒的怪响,标签带缠在滚轮上,像被猫抓乱的毛线团。
“先别修了。”他说,“咱们手动贴,快点干完这单。”
工人们立刻行动起来,一人负责撕标签,一人负责贴,另一人则用扫描枪逐个确认编号。虽然效率比不上机器,但胜在灵活,几个熟练工配合默契,不一会儿就堆起了三排整整齐齐的货箱。
“这批是给华南建材超市的?”刘好仃问小张。
“对,他们刚换了个新店长,特别较真,连每箱的净重都要求精确到0.5公斤。”
“那就再检查一遍。”刘好仃拿起一个箱子掂了掂,“不能让人挑出毛病。”
就在大家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物流主管黄哥匆匆赶来:“刘师傅,运输车到了,司机说最多等二十分钟。”
“没问题。”刘好仃点头,“让他先去吃饭,我们十分钟内搞定。”
黄哥点点头,转身走了。刘好仃回身看着还在继续贴标的工人,心里踏实了几分。这单货要是按时发出去,他们的产品就能在华南地区正式铺开,意味着这次渠道拓展迈出了关键一步。
“刘师傅!”质检员小林突然跑了过来,脸色有些犹豫,“我刚才抽查了一箱,发现有两块玻璃边缘有点划痕……要不要换掉?”
刘好仃接过那块玻璃,迎光一看,果然在右下角有一道细细的白痕,像是被工具刮了一下。
“不大明显。”他说,“不过也不能马虎。”他转头看向正在清点货物的小张,“你跟业务那边说一声,让他们看看能不能临时调一批新的过来。”
小张点头跑去打电话,结果回来时一脸无奈:“那边说库存也紧,最快明天才能补。”
“那就先把这批发过去。”刘好仃沉吟片刻,“但要备注说明情况,价格上给他们打个折。”
“这样行吗?”小林有些担心。
“当然行。”刘好仃笑了笑,“做生意嘛,讲的是信誉,不是斤斤计较。”
说完,他亲自在那箱玻璃上贴了个黄色标签,上面写着:“轻微划痕,已备注,建议用于非展示用途。”
十分钟后,所有货箱顺利装车。刘好仃站在车旁,目送货车驶出厂门,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第二天一早,刘好仃带着小张去了华南建材超市的一家旗舰店。这是他们产品首次正式上架,也是检验渠道合作成果的重要节点。
可刚进店,他就发现不对劲——原本谈好的主推展台位置,竟然摆上了竞品的产品,而且包装更鲜艳、陈列更讲究,一看就是下了功夫。
“怎么回事?”刘好仃皱起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