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不如直接加工资算了。”
刘好仃站在不远处听着,没说话。他知道,员工们其实心里都有数,只是缺少一个表达的渠道。
几天后,问卷陆续回收上来。刘好仃亲自一张张翻看,边看边记。有的写着“希望有更多晋升机会”,有的写着“希望能有团建活动”,还有一张背面写着:“如果能带家人去旅游就好了。”这张被误夹在问卷里,字迹歪歪扭扭的,一看就是随手写的,但刘好仃却把它单独抽出来,放在了自己的文件夹最上层。
接下来,他召集了几位不同岗位的员工代表,开了个小组讨论会。
会上气氛一开始有点冷。大家都低着头,不太愿意主动发言。刘好仃见状,先开了口:“咱们这次不是要批评谁,也不是要定规矩,就是想听听大家的真实想法。”
第一个开口的是一个年轻的技术员,他说:“我觉得我们技术岗的人,很多时候都在默默学习新东西,但没人注意。有时候加班调试设备,第二天也没人提这事。”
“我也觉得。”另一个女工点点头,“像我们这些普工,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做得再快也没人表扬。反而有时候做得慢一点,领导还过来催。”
“那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激励方式比较合适?”刘好仃顺势引导。
“我觉得可以分等级。”那个技术员想了想,“比如按岗位、按贡献来区分奖励方式。”
“或者搞个积分制。”旁边一位搬运工插话,“表现好的积一分,月底看看谁积分多,给点小奖励。”
刘好仃听得频频点头。他把这些意见一一记下,最后总结道:“我看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我觉得我们可以考虑两个方向:一个是分层激励,针对不同岗位设定不同的激励重点;另一个是综合积分,把平时的表现都量化起来。”
会议结束时,天已经快黑了。刘好仃收拾完资料,走出会议室,迎面吹来一阵晚风,带着淡淡的玻璃碎屑的味道。
他抬头看了看天空,星星还没完全亮起来,但夜色已经开始温柔地铺展开来。
这一轮调研,算是开了个好头。但他知道,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如何把这些想法变成可行的政策,如何让管理层接受,又如何让员工真正感受到改变的力量。
他低头看了眼手中的笔记本,那张写着“如果能带家人去团建就更好了”的纸条还在。
他笑了笑,心想:也许,这事儿还真能办成。
窗外的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像是为他照亮前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