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从玻璃顶棚斜斜地洒下来,照在新装的环保设备上,反射出一层金属光泽。刘好仃站在车间门口,手里握着一沓测试报告,嘴角微微上扬。
“老李,你看看这个。”他把纸递过去,“排放量比标准还低了15%。”
老李接过一看,眼睛亮了:“真成了?”
“嗯,昨晚最后一轮数据出来后,我让小王又核对了一遍。”刘好仃点头,“这下子咱们可以松口气了。”
两人正说着话,小王抱着笔记本跑了过来,脸上带着兴奋:“刘哥!工程部刚发来消息,说水循环系统也稳定运行了,用水量下降了将近三成!”
“这么快?”老李有些惊讶,“不是才调试完几天吗?”
“是啊,”小王笑得合不拢嘴,“他们说这套系统的过滤效率比想象中高,而且维护起来也不复杂。”
刘好仃听罢,抬头看了看车间里忙碌的身影,心里踏实了不少。自从那批环保设备安装完毕之后,整个厂区像是换了个模样,空气清新了,噪音少了,连地面都干净了不少。
“走吧,去控制室看看实时数据。”他说着,带头朝办公室走去。
控制室里,大屏幕上滚动显示着各项环境指标。温度、湿度、粉尘浓度、VOCs含量……每一项都在绿色范围内跳动。
“这玩意儿还真是个宝贝。”老李感叹道,“以前我们还得靠鼻子闻有没有异味,现在直接看屏幕就知道。”
“可不是嘛。”小王一边记录数据一边插话,“上周还有老师傅说‘装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干嘛’,现在天天主动来看数据。”
几人正聊着,工程部长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刘哥,这是最新的能耗对比表,你们要的数据全在这儿。”
刘好仃接过表格仔细翻看,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相比三周前,电耗和水耗都有明显下降,尤其是午间用电高峰时段,降幅尤为显着。
“看来这步棋走对了。”他轻声说道。
“可不是。”工程部长笑道,“不过也有点小问题,比如电表太老旧了,分不清照明和设备的具体用量,只能靠人工估算。”
“那就安排专人每天定时抄录。”刘好仃立刻做出决定,“等下次预算审批下来,再换一批智能电表。”
“行嘞。”工程部长点头应下。
走出控制室,刘好仃顺便去了趟车间。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操作机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玻璃熔融后的气味,但已经没有了以往那种刺鼻的感觉。
“刘师傅!”一个年轻员工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小块碎玻璃,“你看这个能不能回收?我看外面有个废品站收这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