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办公室窗边,手里捏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那是从一堆旧采购单里翻出来的,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某批次砂石含铁量异常,影响成品透光率。”
他盯着这句话看了好一会儿,像是要把这几个字刻进脑子里。窗外的风不大,但吹得人心里有点发凉。玻璃厂这几十年来运转得还算平稳,可现在回头一看,问题像是一层层叠起来的积雪,轻轻一碰就簌簌往下掉。
“小王!”他转身朝门外喊了一声,“准备一下,咱们要开始动真格的了。”
小王刚端着水杯走进来,一听这话差点呛到自己:“啥?动真格的?我以为咱们还在收集数据阶段……”
“数据已经收得差不多了。”刘好仃把那张纸条放在桌上,“接下来是筛选供应商,这事不能再拖了。”
小王叹了口气,把杯子放下:“行吧,反正我这周也没打算回家。”
两人很快召集了采购、生产、质检三个部门的负责人,在会议室里开了一整天的会。大家围坐在桌子旁,你一句我一句,吵得像个菜市场。有人坚持说老供应商靠谱,有人觉得新来的公司报价便宜,还有人直接拍桌子说:“我们车间最近出的废品,一半都是原料质量问题!”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默默地听着,偶尔在笔记本上写几个字。等大家都说累了,他才慢悠悠地开口:“咱们现在不是选朋友,是挑合作伙伴。质量不过关,价格再低也是坑;交货不准时,服务跟不上,合作再久也没用。”
会议最后定下了统一的供应商清单模板,并要求三天内提交完整的历史交易数据。临走前,刘好仃还特意叮嘱了一句:“资料不全的,别怪我亲自去你们柜子里翻。”
接下来几天,办公室热闹得像赶集。各部门送来的资料堆满了桌子和地板,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小王一边整理文件一边抱怨:“刘哥,你这是要把我变成档案管理员啊。”
“那你得感谢我,以后退休了还能吹牛说自己干过文职。”
小王翻了个白眼,继续埋头干活。
就在整理到一份三年前的合同时,刘好仃突然停了下来。合同封面已经泛黄,边角有些卷起,里面夹着一张手写的便签:
“2021年Q3,某供应商因原材料重金属超标被暂停合作三个月,后续整改报告未见提交。”
他把这张便签抽了出来,放进“待查”文件夹。小王凑过来瞄了一眼:“这家后来又恢复合作了,听说是因为当时实在找不到替代供应商。”
“那就更要查清楚了。”刘好仃点点头,“有些事不能只看眼前。”
名单整理完毕后,评估标准成了下一个难题。三个部门坐在一起开会,几乎每句话都能引发一场小型辩论。采购部强调成本控制,生产部关注交货准时率,质检部则死咬质量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