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分头行动。”他安排道,“一组负责手动清理堵塞区域,二组检查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
工人们迅速行动起来,有的拿工具清理原料,有的蹲在地上检查线路。
“奇怪。”小赵一边检查一边嘟囔,“传感器好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
刘好仃闻言,也蹲下来查看,果然发现一块异物卡在感应口附近。
“这是什么?”他拿起那块东西一看,是一块细小的金属片。
“可能是运输过程中掉进去的。”小赵猜测。
刘好仃把金属片递给他:“回头要排查所有输送带入口,确保这类情况不再发生。”
随后,他重新设定输送参数,调低了速度,并让小张在一旁监督运行状态。
“这次慢慢来,别急。”他对操作员们说,“我们要的是稳定,不是速度。”
几分钟后,系统重新启动,原料顺利进入了熔炉,玻璃成型压制流程也逐步展开。
王师傅看着机械臂精准地夹起一块刚成型的玻璃,忍不住感叹:“以前我们都是靠手感,现在全靠机器,太神奇了。”
刘好仃笑了笑:“科技改变生活嘛。”
当成品玻璃出炉后,最后一道工序是通过智能化质检系统进行检测。
“来,咱们看看这第一批产品怎么样。”刘好仃带着质检员老周走到终端屏幕前。
屏幕上显示着各项数据,大部分都合格,唯独有一块玻璃被标记为瑕疵品。
“这块怎么不合格?”老周疑惑地指着屏幕,“我看它表面挺光滑的,尺寸也标准。”
刘好仃仔细检查了一下实物,点头道:“确实看不出问题。可能是系统误判了。”
“那怎么办?”质检员小林问。
“暂停程序,手动复检。”刘好仃说,“我们不能光看机器判断,还得结合人工经验。”
他们将这块玻璃放到检测台上,用传统方法再次测量,确认无误后,重新录入系统。
“看来识别阈值可能设得太严格了。”刘好仃思索片刻,“得调整一下,让它更贴近我们的实际标准。”
他打开设置界面,调整了几个参数,然后重启质检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