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有一些客户提出了新的问题。
“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时,表面会起一层雾。”
“安装过程还是有点费劲,建议优化卡扣设计。”
“如果能增加一点防滑纹理就更好了。”
刘好仃把这些反馈一条条看过,然后分门别类地贴在会议室墙上,像是一面“客户之声”的展览墙。
“这些都是宝藏。”他对团队说,“别人愿意给我们提意见,说明他们真用了、真在意了。”
会议桌上堆满了打印出来的反馈报告,每个人都埋头翻阅,时不时抬头交流几句。
“这个关于低温起雾的问题,我觉得可以结合我们之前测试的A-7数据做点调整。”一名工程师提议。
“那个卡扣设计的问题,我记得以前我们在另一个项目里做过类似的优化方案。”另一人附和。
刘好仃听着大家的讨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些声音不是负担,而是推动进步的动力。
但就在大家都沉浸在分析中时,一封来自欧洲的邮件引起了注意。
“尊敬的刘先生,”邮件写道,“我在极端温差下进行了多次测试,发现贵公司的改进样品在温度骤变时表现稳定,这一点非常令人满意。但在一次户外安装过程中,由于风力较大,样品边缘出现了轻微震动,建议未来考虑增加固定结构。”
刘好仃读完,眼神微微一凝。
他记得很清楚,在第111章那次整理客户反馈的时候,就有提到过类似的问题。当时他特别标注了“极端温差下的稳定性问题”,没想到现在真的被验证了。
他没有立刻发表意见,只是把这封邮件打印出来,贴在了“特殊环境应用”那一栏下。
“这个反馈很关键。”他对团队说,“我们要认真对待。”
会议继续进行,大家开始围绕不同类别的反馈展开讨论。有人主张优先解决低温起雾问题,有人觉得卡扣设计更紧急,还有人建议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先优化触感。
争论声此起彼伏,但刘好仃始终没有打断。他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记下一些关键词。
直到所有人都表达完自己的看法,他才开口。
“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他说,“但我们要记住一点——产品不是为了满足所有人的期待而存在,而是要找到最核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