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帝笑道:“这不是钱的问题,牵涉太多。
首先是祖制,尽管六部尚书都同意册立太子,仍有不少官员内心反对。”
“他们认为大乾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我们父子这么做有违祖制。
但如今有六部尚书监督,加上刺驾事件的发生,他们也难以掀起什么风波。”
“虽然后续太子册立之事已成定局,但从表面看,我们因刺驾心生恐惧,担忧类似事件重演,所以百官也不敢轻易站出来反对。”
刺驾案涉及诸多官员,众人皆心存畏惧。
然而地方官员并未受此影响,依旧各行其是。
册立太子乃全国大事,各地守旧的儒生众多,若引发争议将十分棘手。
因此,我们借刺驾事件册立太子,让外界误以为这是太上皇与雍和帝为避免皇子争夺皇位而采取的临时措施。”
太上皇笑着回应道:“暂时不设东宫正是向天下表明,这只是权宜之策,并未真正违背祖制。
况且稷儿刚建立自己的府邸,若再回宫,恐怕心中满是不愿。”
宣皇后略显无奈地说:“原来如此,我还疑惑为何不新建一座东宫,看来确实省了不少麻烦。”
雍和帝叹息道:“怎能不麻烦?光詹士府就够让人头疼的了!父皇,此次朝堂换官不少,六部尚书都递上了奏折要求调拨官员升任或平调。
这样一来,翰林院恐怕也要空缺,詹士府该如何应对?”
詹士府即楚稷所指的东宫属臣,绝非寥寥数人。
詹士府下辖左春坊、右春坊、司经局等机构,统领府、坊、局事务。
左右春坊各设大学士主持,另配庶子、谕德、中允、赞善、司直郎等职。
司经局官员包括洗马、校书、正字等,还设有大本堂搜集古今典籍,召集四方名师教导太子。
文华堂作为太子读书之所,由多位儒者轮值讲授。
尽管历代东宫属官有所不同,但结合当时朝廷官职分析可得,所有东宫属官在朝廷中均有对应职位。
东宫的官职设置基本仿照朝廷,只是权限稍小,目的是为储君日后治理国家做好准备。
一旦太子监国,詹士府便能立即掌握实权,与六部对接。
可以说,詹士府就是太子的班底,助其从小培养亲信,迅速熟悉朝堂事务。
然而,如今朝堂缺员,候缺的举人又不具备入仕资格。
若从翰林院抽调官员补缺,詹士府将无人可用。
……
太上皇抚须轻笑:“詹士府的事不必着急,先顾好朝堂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