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已决定楚稷回宫之事,只是具体时间还未敲定。
此时正是脱身返京的好机会,可借此处理海商戴维斯归来的事务。
首要的是海外贸易问题复杂,还涉及皇商购船事宜。
其次是要借这次机会将忠顺亲王牵连进来。
贾雨村不知吴一德的事,也不清楚大皇子受此事影响,因此想算计大皇子。
对楚稷而言,这些人不过是小障碍,一脚即可踢开。
之前未行动是想让雍和帝误以为无威胁,有对比才能凸显差距……
如今群臣在场,楚稷此时开口,雍和帝也顺势推舟。
"既然稷儿言语不当犯了错,就让他代朕回宫处理政务。
遇重大国事再向朕汇报。"
雍和帝加重了"家国"二字,稍作停顿。
常人难以察觉,但楚稷听出了深意——处理叛逆之事时莫牵连后宫吴贵妃,因这关乎皇帝德行。
但吴家还是要整顿……吴贵妃待雍和帝回宫后也会找个借口处置,打入冷宫即可。
"儿臣遵旨。"
群臣已知立楚稷为太子,故无人多言。
历代太子监国属常态,何况楚稷这段时间确实做了不少事。
六部尚书见楚稷回宫,便有人担责,于是齐声道:"恭迎太子监国。"
“陛下英明!臣等……”
话音未落,都察院御史费清出声:“陛下,肃王尚未册封太子,代您处理政务并不合适!”
六部尚书面露无奈之色,暗想这老头儿也不安分!
紧接着,六人齐声道:“恳请陛下册立太子,以稳固国本!”
群臣纷纷附和:“恳请陛下册立太子,以稳固国本!”
雍和帝轻叹一声说:“朕也有此想法,只是自大乾立国以来从未有过太子。
如今朕身体欠佳,事务繁忙,既得众卿奏请,此事准了。”
随即,夏守忠展开圣旨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朕接太上皇旨登基,军国大事未曾懈怠。
今朕思虑万千,恐一日万机不可久废,兹命皇子楚稷继承祖业,勤政爱民,秉承祖训,册封为皇太子,助朕治理天下,共担重任。”
“今立楚稷为皇太子,持玺掌印,分理朝政,抚军监国。
百官奏事,需经太子审议。
此诏布告天下,令万民共知。
钦此!”
群臣俯身叩拜:“愿陛下保重龙体,臣等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