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随声附和:“老太太说得对,再好的交情也比不上亲兄弟间的感情。
如今大皇子与王爷争锋相对,换了谁是三皇子,都会偏向自己的亲兄长。”
薛姨妈与史家两位夫人虽未开口,但神色间透着同样的想法。
元春苦笑一声:“王爷心里自有分寸,要说才智,放眼望去无人能及。
这次被责罚,反倒是好事,这一年来他事事操劳,也该缓一缓了。”
此言一出,贾母、薛姨妈皆有所思,史家两位夫人亦随之领悟。
唯独王夫人疑惑:“何意?”
贾母嘴角微颤,无奈地道:“王爷行事太张扬,树大招风。
眼下年终,朝廷诸事已近尾声,各部都在梳理收尾工作。”
“此时若王爷稍作收敛,旁人目光便会转向大皇子与五皇子。
无论他们是否结盟,都会因局势变化而生变数。”
话音未落,薛姨妈已转向元春询问:“听说近来大皇子与五皇子派了不少人赴任地方或入朝为官,正春风得意。
王爷若停下脚步,他们岂不是要正面冲突?”
元春轻笑摇头:“这我也不知,只是王爷忙碌一年,该好好休憩一番。”
史家李夫人笑道:“正是如此,王爷确实累了。
眼看年关将近,也该静心调养了。”
除王夫人外,其余几位都是心思细腻之人,听出了元春话中的深意——这是在宽慰她们无需忧虑,也隐晦表明此次责罚对楚稷毫无影响。
不过,再多的话便难以直言,只能留给她们自行揣摩。
贾母叹息一声,说道:
“眼看着又要过年了,真不知道老爷和宝玉现在怎么样了。
听说济南那边情况不太好,还在黄河边,恐怕宝玉已经吃了很多苦……”
王夫人也急忙附和:“是啊,都这么久了。
乖女儿,你不如给老爷写封信吧……”
尽管贾母和王夫人知道贾政带宝玉去受教是有好处的,但仍放心不下,对这个心爱的孙子十分挂念。
贾政确实回信了,却只字未提宝玉的情况。
于是她们打算让元春去问问,毕竟贾政现在对元春十分宠爱。
元春听出了二人的担忧,直接摇头说:“父亲管教宝玉和环儿是好事。
那边虽不如家中舒适,但也并不算苦。
我听王爷说,新建的冶造局规模宏大,仅居住区就有一个县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