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既建**学校,又建物理学院,朝臣会怎么想?”
楚稷摇头道:
“父皇,面对天下大势,任何学派和个人都无法左右。
海外已经开始大规模发展工业,我朝不可再闭关锁国。
儒家虽能治民,但我赞同此道。”
“治国治民,不应抱残守缺,更不应故步自封。
我们必须紧跟乃至引领时代的步伐。
唯有如此,大乾才能在未来的潮流中强大起来。”
“比如冶造局研发的纺纱机,一旦成功,就能同时纺十六根线,相当于工部成衣监的八倍。
若考虑质量和速度,其效率将提升百倍!”
“这看似只是工部事务,但从长远看,关乎国家发展。
一旦某件事被推动,往往带动其他方面加速进步。
大乾绝不能停滞不前,必须持续向前。”
雍和帝愣了一下,仿佛在楚稷身上看到年轻时的自己。
接着他叹息道:“稷儿,你忽略了重要的一点。
一台织机抵得上八人,那其余七人怎么办?为君者需愚民也需疲民,否则游手好闲之人增多,天下岂不混乱?”
楚稷苦笑道:“父皇,哪会有七人闲置?即便人口翻倍,我也定能让所有人都忙碌不停。”
大乾欲发展,绝不能维持现状。
儒家适应封建社会,因它强调愚民和疲民,使百姓无暇深思,不会生事。
然而,儒家亦有局限,它限制了时代的上限,使大乾难以进步。
楚稷欲引导大乾步入新纪元!
如今冶造局已能炼钢,掌握诸多领先技术。
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增强国力!
前提当然是解决粮食问题……
楚稷直言道:
“儿臣明白父皇欲效仿皇祖成为圣君,但皇祖之路不可复制。
皇祖在位时有天时,而今父皇需凭地利与人和!”
皇家银行成立后,将与各国开展贸易往来。
如今冶造局正全力生产低成本、高售价且难以复制的商品,以换取大乾所需的粮食等物资。
待大乾国力迅速提升,再结合海外贸易带来的粮食及马铃薯、玉米等作物的推广,虽不能保证彻底消除饥民,但实现国家富强已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