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笑着对薛蟠说道:“多亏贤婿惦记着黄家,我代黄家谢过贤婿,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啊。"说着,便要起身行礼。
薛蟠急忙扶住黄老爷,笑着说:“岳父何必如此客气,我们本是姻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岳父无需这般。"
黄老爷闻言哈哈大笑:“贤婿说得对,是我太拘礼了。"随即对夫人说道:“这样的喜事怎能少了酒?去拿上好的沉酒来,我要与贤婿共饮几杯!”
黄夫人满脸喜色道:“好,我这就去准备,贤婿稍等片刻。"
神京城的百姓发现,经过水泥铺设的道路既坚固又防水,再也不会在泥泞中行走,因此纷纷对朝廷表示感激,再无以往对徭役的不满情绪。
瑞政元年,三月。
慈宁宫内,太后端坐主位,黛玉携众嫔妃前来请安。
太后笑道:“皇后,哀家已说过多次,不必每日来请安,你总是不听。"
黛玉笑着回应:“母后,孝顺您是我们的本分。"
太后闻言亦笑:“好,哀家说不过你们。
不过今日为何不见珺姐儿他们几个孩子?”
黛玉笑着说:“母后,贾家的巧姐儿与娴姐儿入宫了,现在珺姐儿她们正陪着。
这几个孩子有一阵子没见到,这次也没来给母后请安,还让我代她们向皇祖母道歉呢。"
太后听后哈哈大笑:“珺姐儿这小机灵鬼,我可不生气。"自从太后住在慈宁宫,贾环一直对她非常尊敬,黛玉也经常过来请安。
即使别的皇子登基,也不一定对她这般孝顺,更何况还有这么多小辈喊她皇祖母。
太后原本孤寂的心渐渐温暖起来,真的把珺姐儿她们当作自己的孙子孙女。
贾环和黛玉看在眼里,既然太后如此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好好孝敬这位老人。
在双方都有诚意的基础上,黛玉和太后相处久了,真有了深厚的感情。
现在两人关系非常好。
黛玉在太后宫中坐了一阵后,便带着随从返回。
太后身边的嬷嬷说道:“太后娘娘,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皇后为人谦逊有礼,对您也很恭敬。
您现在又有许多孙子孙女承欢膝下,也算是一种圆满了。"
太后点头道:“是啊,我现在很满足。
走,去看看白氏吧。"
慈宁宫的一处偏院里,一位老妇穿着素衣,满头白发凌乱地披在肩上,正在院子里来回踱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