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贾环在众人的送别下离开宁国府,前往京畿大营校场集结部队,随后朝着雁门关进发。
雁门关上,烈日高悬,热得人呼吸都困难。
平西侯站在城墙上,目睹蒙古军的猛烈攻势以及不断发射的火炮,眉头紧皱。
如今蒙古军的攻击愈发猛烈,城内的士兵伤亡严重,这样下去迟早会被攻破,他不知道朝廷的援军究竟在哪里。
副将说道:“侯爷,这样下去我们撑不了多久。"
平西侯叹息道:“还能怎么办?我们只能固守待援,难道还要出去拼命吗?我真不知道李泰在做什么!”
与此同时,在距离雁门关五十里外的大乾军营中,中军大帐里,柳芳焦急地问:“大帅,难道我们真的眼睁睁看着雁门关被攻陷吗?一旦雁门关失守,我们怎么向陛下交代?”
李泰脸色阴沉地说:“我岂能不知后果?但我们只剩下二十万兵马,其中步兵十万,叫我怎么去救援?蒙古军人数占绝对优势,难道我要带二十万兄弟去送死吗?”
帐内众将听后都神情沉重。
他们曾多次试图牵制蒙古军的力量,为雁门关的守军减压,但每次靠近时都被蒙古铁骑打得溃败,损失惨重。
因此,李泰选择按兵不动,等待朝廷的增援。
柳芳道:“大帅,朝廷的援军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如果雁门关被攻破,就算援军来了也没用了。"
李泰沉声回答:“柳将军不必着急,雁门关城墙坚固,守军也有二十多万,蒙古军想攻破并不容易。
等朝廷援军一到,我们就能解雁门关之围。"李泰没有明说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蒙古军的实力也会削弱,这对他们来说反而是好事。
众将明白李泰的话很有道理。
以目前的实力,硬拼蒙古军只会全军覆没,因此也只能耐心等待朝廷的援军到来。
数日后,贾环率军抵达大乾军营。
辕门前,李泰带领众将迎接,恭敬地说道:“恭迎阳平郡王!”
贾环摆手示意免礼。
进入中军大帐后,贾环占据主位坐下。
待众人落座,他询问道:“目前雁门关的情况如何?”
李泰答道:“王爷,雁门关形势严峻,蒙古大军攻势愈发猛烈,若持续下去恐难以支撑。
他们不知从哪弄来了十几门火炮,对守城士兵威胁极大。
加上您带来的十二万骑兵,我们的总兵力仅二十万,即便加上雁门关原有的骑兵,也只有三十万,而对方尚有五十万兵力,差距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