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摇了摇头,“官仓的存粮都是有固定限额的,虽然南方不缺粮,但官仓里的粮食也不能全部调出。
况且南方大部分粮食都被世家掌控,推行新政得罪了不少大家族。
一旦从江南调运大量粮食,这些家族绝不会轻易放粮入市以平抑粮价。
若南方因此发生动荡,那损失将更大。"
贾环点头表示赞同,“姑父说得非常正确,要是朝廷向这些世家购买粮食,他们一定会漫天要价。"
林如海担忧地说:“环哥儿,我请你来就是希望你能想想办法,不然不知会有多少无辜百姓会被饿死!”
贾环微微一笑,“要说解决之道,其实我倒确实有个主意,或许可以助朝廷渡过这个难关!”
黛玉注视着贾环自信满满的模样,目光闪烁,心中惊叹。
父亲都束手无策的问题,环儿居然能解决。
若真能助天下百姓渡过难关,这功劳实在巨大。
想到这里,她满心骄傲,望着贾环的眼神愈加柔情。
林如海听后大喜,站起说道:“环儿,你真有这样的办法?”
贾环笑着答道:“姑父,我早预料今年会干旱,就试种了些新作物,每亩能产五千斤,我一次种了一万亩。
这种作物四月就能收获,对土壤要求不高,只是产量会有所差异。
如今正好成熟,若明年各省分批种植,定能缓解朝廷的粮食短缺。"
第二天即将上架,求支持。
林如海一听,立刻拉着贾环进宫面圣。
大明宫养心殿内,弘武帝问道:“贾环,你所说的是真的?”
贾环恭敬回道:“陛下,如此大事,臣怎敢欺瞒!极西之地有种红薯,半年便能丰收。"
弘武帝平复激动情绪,说:“贾环,你是说你种了万亩红薯,而且马上要成熟了?能否带朕去看看?”
神京城南郊,贾家的一个小庄子,面积一百多亩,今日竟被御林军围得密不透风,让庄户们惊恐不已。
田间,弘武帝带着张廷玉等大臣看着眼前的绿油油田地,皱眉问道:“贾环,这就是你所说的亩产五千斤的红薯?为何朕看不到?”
还没等贾环开口,户部尚书刘唐便阴阳怪气地说:“宁侯,我为官多年,从未听说过亩产五千斤的粮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