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1日,占领南京的日军主将,在南京成立了新的政府——南京自治委员会。
这座被屠戮数日的城市逐渐恢复了些许生机,日军修复了水电和电话,但城内的商店,开门营业的不到1%。
自治委员会中的傀儡官员,在大街上发出告示,他们正式接管这座城市的市政管理权。
国际安全区缺衣少粮,城内四处的幸存者多日来吃不到一顿饱饭,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走出来。
在日军较少的偏僻地区,幸存者壮着胆子在这里交换各种物品。
十三座城门由鬼子重兵把守,所有幸存者,都不允许出城,除非持有出城证。
鬼子的屠刀暂时停下片刻,而后又高高举起,凡是年轻男人,被逮住难逃一死。
他们自认为这些年轻男人都是溃败的国军,而妇女,尽管脸上全部抹了黑灰,也难逃被强暴的命运。
鬼子想着法的在街上,在民居中,在学校里,搜索妇女,他们连七八岁的女童也不放过。
若是男子长得清秀些,被鬼子逮到,往往都会被蹂躏至死。
尽管自治委员会成立巡逻的警察,呼吁市民走出家中,但城中的血案和强暴,依然是进行时。
减少的只是大面积的屠杀,在沦陷初期,每天都有数万人死在江边,城内,一直到开春,尸体都没拉完。
黑暗的暴虐并没有结束,而是从明面上,转为暗地里,零零碎碎的折磨南京民众。
陈嘉把日本商店内的钱财席卷一空,换上自己的衣服,带着尚未痊愈的杜婉月,和小穗母女俩离开此地。
出城证上面除了印章,其他全是空白的,她们走到街对面的照相馆,央求老板给她们照张相。
“照相可以,我不收你们钱,但是你们可不可以卖给我两张通行证。”照相馆被日军征用,老板靠着给鬼子做事,勉强苟活,他想把妻女送进安全区。
杜婉月从鬼子那里弄来五张出城证,两张通行证,落款有鬼子的印章,其他的姓名性别住址都是空白的,只要用钢笔填写上贴上照片就能用。
证件是她牺牲自己弄来的,她没开口答应,陈嘉和小穗都低头不语。
“好。”杜婉月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如果能救老板的妻女于水火之中,她会觉得自己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老板加急拍照,洗印,她们在照相馆多留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