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雯雯痛快,陈嘉也不含糊,头一个说的跟她自己有关,关于毕业后的分配。
以她所学的专业、成绩和家庭成份,大多会分配到行政事业单位。
但也有一定的概率会分到国营企业,至于工作地点,她不是本地人,留京的可能性不大。
她针对目前的形势仔细的研究了一番,最想进的单位是京市教育委员会。
这个单位进可攻、退可守,有战斗的空间,也有躺平的资本。
但京大学生的分配,校领导只能当半个家,最后的归宿还是政务院说了算。
所以,她想去哪儿,陆雯雯能使上劲儿。
后面两个条件,就和几个姐弟有关了。
一个是秋萍、李小军和国栋的工作调动。
她想借陆雯雯的手,把秋萍李小军从鹿城国棉厂调到京市国棉厂,把国栋从鹿城初中调到京市公立小学。
等再过几年,京市国棉厂也要走下坡路,但至少能借着这次工作调动,先给他们弄个京市户口,分个京市的住房。
另一个就是给元元和平平转学,一家人嘛就得整整齐齐的。
陈嘉提完条件,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站在对面的陆雯雯一副“就这”的表情。
她瞪圆了眼睛提醒道:“陈嘉嘉,你现在放弃的可是出国深造的机会,你就这么几个条件?”
陈嘉自己觉得已经有点过分了,提的要求太多了,不仅是五姐弟的事儿,连姐夫都给算上了。
可陆雯雯完全不当回事,她再三跟陈嘉确定后,说:“我还以为你会跟我要钱呢,你要真跟我提钱,我还真没有,不过你说的这几个事儿,简单,我打几个电话的事儿,你等着,不到三天,我全给你落实了。”
她说完,就风风火火的走了。
对普通人来说,从鹿城调职到京市是千难万难的事儿,到了人家嘴里,不过就是打几个电话的事儿。
陈嘉笑笑,回了宿舍。
几天后,陆雯雯如约而至,一脸春风,陈嘉得到确切消息后给秋萍打去了电话。
让秋萍着手收拾家当,大件的一个不要带,这边都有,只带些换洗的衣服鞋袜就行了。
电话那端的秋萍目瞪口呆,整个人都傻了。
她完全不敢相信,二妹一个没毕业的学生,能帮她调动工作?
她们厂子里可有不少异地工作的夫妻,使了多大劲儿,都没把工作调到一起去。
二妹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办到了?还是把全家人,连她的丈夫都给调过去了。
陈嘉没说那么多,只说调职手续马上就能办好,让她什么都别想,只管锁上门带着行李和人,高高兴兴的进京就行了。
挂上电话,秋萍像踩了高跷,晕晕蹬蹬的回到了家。
她和李小军说了这个事儿,李小军还以为她在开玩笑,秋萍急了眼他才相信,同手同脚的拉着秋萍去了叔叔家。
到底是李副书记见多识广,让二人别大惊小怪,对谁也不要说即将进京的事儿,甭管谁打听都不能透露是陈嘉使的劲儿,离开的时候也要悄悄地,不要惊动了别人,到了京市那边,更要闭紧嘴巴,小心做事。
他说了很多,总结下来就是八个字——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秋萍和李小军受教,乖乖的按照李副书记的指示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