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坤愣住了:"可是...那些官员不是喜欢看漂亮的数据吗?"
"真正的扶贫从来都不漂亮。"林悦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要让他们看到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次日清晨,联合国考察团的直升机降落在光伏电站的停机坪上。为首的布朗博士是位头发花白的生态学家,曾在非洲主持过类似的新能源项目。当阿坤带着他们穿过齐腰深的草丛,来到下游村落时,考察团的成员们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歪斜的光伏板躺在泥地里,孩子们正用破布擦拭积灰的电池板,旁边的灌溉渠里流着铁锈色的水。
"这是三个月前安装的示范项目。"林悦蹲下身,掬起一捧渠水,水中的泥沙在指缝间簌簌落下,"因为缺乏维护资金和技术人员,30%的组件已经失效。"
当地能源部的陪同官员脸色难看,低声对林悦说:"林小姐,这些可以私下说,没必要让国际友人看笑话。"
布朗博士却突然开口,用流利的马来语问旁边的老农:"如果有人帮你们修好光伏板,你们愿意学习维护技术吗?"
老农黝黑的脸上皱纹堆在一起,指了指不远处正在给电池板接线的年轻人:"阿明在夜校学了三个月,他说能修好,就是缺零件。"
林悦心中一动。阿明是阿坤护林队的成员,初中辍学后跟着阿坤混过,现在是社区夜校的电工班班长。"我们有个'光伏匠人'计划。"她示意小陈打开平板电脑,展示学员们的结业证书,"从当地招募青年,由沈氏的工程师培训,合格后负责片区维护,工资由基金会和政府各承担一半。"
布朗博士接过平板,翻到阿明的作业——他手绘的电路图旁边,还画着光伏板与稻田的结合示意图。"这个模式很有意思。"老博士看向能源部官员,"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企业输出技术,公益组织负责社区动员,三者形成闭环。"
能源部长的秘书在一旁低声翻译,官员的表情渐渐缓和:"我们可以提供税收减免,但维护人员的编制必须纳入政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