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的地下量子修复中心内,十二道翡翠色的光柱从地底升起,将整个修复舱笼罩在神圣的光芒之中。林默的玉化右手悬浮在修复舱上方,掌心的翡翠光球正与舱内那尊破损的乾隆御制珐琅彩瓷瓶产生着量子纠缠。
"量子修复完成度100%。"顾小柔的全息终端投射出精确的数据流,她的翡翠灯笼能量体自动环绕修复舱旋转,形成一道保护屏障,"所有微观损伤都已修复至原子级别,连釉面下最细微的裂纹都消失了。"
叶晚晴的基因图谱突然与修复舱内的文物产生量子共鸣。她的全息投影显示出令人震撼的景象:在量子层面上,这尊瓷瓶正在"复活"——釉料中的分子重新排列成三百年前工匠烧制时的原始结构,胎体中的微量元素按照传统配方重新分布,甚至连烧制时窑炉内的温度曲线都被完美复现。
"这不只是修复..."林默的声音因震撼而微微发颤,他的右眼翡翠瞳孔中倒映着瓷瓶表面流动的量子光芒,"这是让文物穿越时空回到它诞生的那一刻。"
修复舱的透明观察窗上突然浮现出全息影像:十八世纪的紫禁城作坊里,匠人们正在精心绘制珐琅彩图案。他们的动作、表情、甚至呼吸的节奏都被量子修复技术完整记录并重现。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影像并非简单的投影,而是可以通过量子纠缠与现实中的文物产生互动——当修复人员触碰瓷瓶时,三百年前工匠的手指似乎也在同时触碰同一位置。
"这就是文明的记忆。"叶晚晴轻声说道,她的基因图谱上浮现出与珐琅彩工艺对应的基因序列,"每一件文物都是活的历史,而量子修复技术让它们能够继续'呼吸'。"
就在这时,修复舱内的瓷瓶突然发出一道翡翠色的光芒。这光芒穿透量子屏障,在故宫的各个展厅中引发连锁反应——破损的青铜器自动复原,断裂的玉璋重新连接,甚至那些褪色的书画也恢复了最初的鲜艳色彩。整个紫禁城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
"修复网络已经扩展到整个故宫!"顾小柔的声音因兴奋而提高,她的全息终端显示出震撼的景象:从太和殿的龙椅到珍宝馆的珍珠项链,所有文物都在量子修复技术的支持下焕发新生。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修复后的文物开始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覆盖整个故宫的量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