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昭昭瞠目结舌,远眺着台上那光芒盛放的身影。
先前,她还嘲笑沈佳期是个草包,大字不识一个,只会丢人现眼。
没想到,沈佳期居然识字,不仅看懂了题目,而且还一字不错地闯过了一关又一关,拿到了全场最高分。
特别是这首诗朗诵,比她听过的任何一个版本,都更打动人心。
这份超强的感染力,可不是靠技巧就能做到,而是一种他们无法到达的高度和境界!
叶昭昭愤恨地捏着拳头,沈佳期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藏得可够深的……
她甚至暗自庆幸,还好刚才上台的不是她,不然,她的面子往哪儿搁?
输给文江月,尚且情有可原。
若是输给了沈佳期,她以后可真是没脸见人了!
她愣神的功夫,几人已经开始在写新闻稿了。
这可是姜时堰的拿手好戏!
叶昭昭不屑地盯着沈佳期:“你念得好又怎样,我就不信你还会写新闻稿。”
她话音刚落,前方,沈佳期便第一个停笔,总共用时还不到2分钟。
叶昭昭洋洋得意地朝着她二哥说道:“看吧,我就知道,她就是个假把式……”
叶文强嗤之以鼻:“哼,丢人现眼的玩意儿,待会看她怎么下台……”
沈佳期扣上了钢笔的笔盖,看着手中简单明了新闻稿,这题目也太简单了吧!
她无聊地看向文江月,文江月正皱着眉头,一字一句地斟酌着。
另一侧,姜时堰则是满脸自信地写起了长篇大论。
5分钟,时间到,所有人都停笔,开始念自己的稿子。
文江月的稿子中规中矩,就是一篇很标准的稿件。
“1975年7月3日,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们大兴生产队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大家听着她的新闻稿,挑不出错处,但也并不出彩,堪堪打了个中上的分数。
接下来,是姜时堰登场。
他拿着自己密密麻麻写满两页的纸开口念道:“1975年7月3日,当风吹过大兴村粒粒饱满的稻穗,混合着稻香吹进了千家万户,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田间小路……”
他的稿子极尽溢美之词,与其说是篇新闻稿,不如说,这就是一篇散文。
散得……几乎找不到重点。
就像王大妈的裹脚,越裹越长……
听到最后,领导们都有些犯困打瞌睡了。
虽说,他这篇稿子用词华美,想象力也非常丰富,可是,却被打了中下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