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豫州、徐州、青州、荆州、益州、梁州这七个州发了大水。
冬天,十二月,吴国夏口督孙慎带兵进入江夏、汝南,掳掠了一千多户人家后离开。晋武帝下诏派侍臣去质问羊祜为什么不追击讨伐,还打算把荆州的治所迁移。羊祜说:“江夏离襄阳有八百里远,等我们知道敌军消息的时候,敌军都已经离开好几天了,步兵怎么能追得上呢!让军队白白劳累只是为了逃避责任,这不是我想做的。以前魏武帝设置都督,大多都和州治离得近,就是因为军队作战时合兵容易,分开就难了。边境上的事儿,你来我往很正常,谨慎防守就行了。要是随便迁移州治,敌军出没不定,我们也不知道把州治设在哪里才合适。”
这一年,大司马陈骞从扬州回朝,之后就以高平公的身份被免职。
吴国皇帝觉得会稽人张俶经常打小报告,很信任宠爱他,张俶一路升职,做到司直中郎将,还被封侯。张俶他爸是山阴县的一名小卒,知道自己儿子品行不端,就上奏说:“要是任用张俶做司直,以后他要是犯了罪,求陛下别牵连我。”吴主答应了他。张俶上表建议设置二十个负责弹劾的官员,专门检举不法行为,这下可好,官吏和百姓们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厌恶互相告发,监狱里都人满为患了,全国上下都乱哄哄的。张俶趁机干了很多坏事捞取好处,变得骄横奢侈,后来事情败露,他和他爸都被车裂了。
卫瓘送拓跋沙漠汗回他自己的国家。自从沙漠汗到晋朝做人质,力微可汗身边的其他儿子大多很受宠。等沙漠汗回国后,各部的首领一起说他坏话,最后把他杀了。没过多久,力微可汗病重,乌桓王库贤很受亲近,掌握大权,他收了卫瓘的贿赂,想搅乱各个部落,就在院子里磨斧子,对各位首领说:“可汗恨你们进谗言杀了太子,打算把你们的长子都抓起来杀掉。”各位首领一听吓坏了,都纷纷逃走。力微可汗又气又愁,就去世了,享年一百零四岁。他儿子悉禄继位,这个国家从此就衰落了。
当初,幽州、并州都和鲜卑接壤,东边有务桓,西边有力微,经常给边境制造麻烦。卫瓘暗中用计离间他们,结果务桓投降了,力微也死了。朝廷嘉奖卫瓘的功劳,封他弟弟为亭侯。
【内核解读】
咸宁三年(公元 277 年)是西晋王朝建立后的关键年份,这一年的史事如同多棱镜,折射出西晋初年政治格局的调整、边疆治理的得失与社会矛盾的隐现。从皇室分封的重大变革到边疆将领的功过争议,从自然灾害的频发到人伦悲剧的上演,诸多事件共同构成了西晋由初建走向动荡的历史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