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411章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

第411章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2 / 2)

蜀汉丞相诸葛亮把丞相府和军营迁到南山下的平原上,在沔阳修筑汉城,在成固修筑乐城。

评论

这段史料聚焦三国时期吴、魏、汉三方的政治举措与思想交锋,生动展现了乱世中统治者对治国之道的探索与实践,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与历史教训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在吴国的权力布局与治国理念中,迁都建业“因故府,不复增改”的决策,既体现了务实节俭的执政风格,也暗含着对江东本土势力的妥协与整合。陆逊辅佐太子时驳斥“先刑后礼论”,强调“礼长于刑”的儒家正统观念,实则是在为东宫教育确立道德根基——在政权初稳阶段,以仁义道德凝聚人心远比单纯依靠刑罚威慑更为重要。步骘给太子的回信则构建了“贤人政治”的理想图景,“不下庙堂而天下治”的论述,揭示了古代官僚体系中“各司其职”的运行逻辑,而将贤人比作“国家之利器”,更凸显了人才选拔对政权兴衰的决定性作用。

张纮临终遗书堪称古代政治哲学的精华之作。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治政失败的核心症结:“主不胜其情,弗能用耳”。人性中“惮难趋易、好同恶异”的弱点与治国所需的理性精神形成尖锐对立,“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比喻深刻揭示了政治革新的艰难性。尤其对君主权力特性的剖析——“操八柄之威,甘易同之欢”却难纳“逆耳之言”,精准道破了权力异化的根源。而“抑情损欲,以义割恩”的劝诫,不仅是对吴主的警示,更是所有掌权者应恪守的政治伦理。吴主为之流涕的反应,既体现了遗书的震撼力,也反映出统治者对治道困境的共鸣。

最新小说: 综影视:红妆肯为苍生计 直播又算到顶流塌房,粉丝哭了 小三还得小三治 秦总的白月光是个万人迷 假千金绑定神豪系统,养崽爆红了 斗罗:转投武魂殿后,我内卷成神 差佬的故事 灵魂互换之别样人生 老妈勇闯娱乐圈,我在地府停尸间 重生八零:辣媳逆袭成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