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四十三,从公元125年(乙丑年)到公元133年(癸酉年),一共九年。
在公元125年(乙丑年),也就是孝安皇帝下延光四年的时候,发生了好多事儿。
这年春天二月,下邳惠王刘衍去世。到了月底,皇帝决定来一场南巡。
三月初一,居然出现了日食。没几天,皇帝到了宛城,身体就开始不舒服了。没撑住,没走出多远,在从宛城出发,到叶县的时候,皇帝就在车上驾崩了,年仅32岁。
皇后和阎显兄弟、江京、樊丰等人开始密谋,说:“皇帝在半道上驾崩,济阴王又在京城,如果让公卿大臣立他为帝,那麻烦可就大了。”于是对外谎称皇帝病情严重,把皇帝遗体挪到卧车上,一路假装正常地上饭、问安。就这样急急忙忙赶了四天路,终于回宫。第二天,派司徒刘熹去祭告天地、宗庙和社稷,请求天命。当晚,才正式发丧。然后尊皇后为皇太后,太后开始临朝听政,任命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这太后一心想长期把持朝政,就想着立个年幼的皇帝,和阎显等人在宫中定下计策,把济北惠王的儿子北乡侯刘懿迎过来当继承人。可怜济阴王因为之前被废黜,连到殿上看一眼皇帝棺木都不行,只能悲痛大哭,饭都不吃了,宫里宫外的官员们看了没有不心疼的。
没几天,济南孝王刘香也去世了,还没有儿子,封国就这么没了。又过了些日子,北乡侯登基当皇帝。
到了夏天四月,太尉冯石被任命为太傅,司徒刘熹成了太尉,参与总领尚书事务,前司空李合当上了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