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单于师子即位后,五六百个投降的胡人在夜里袭击师子,安集掾王恬率领护卫士兵和他们交战,打败了胡人。这一下,投降的胡人都被惊动了,十五个部落二十多万人全都反叛,他们胁迫并拥立前单于屯屠何的儿子薁鞮日逐王逢侯为单于,然后就开始杀害抢掠官吏和百姓,焚烧驿站和营帐,带着辎重朝朔方方向去,打算越过沙漠向北逃窜。九月癸丑日,朝廷让光禄勋邓鸿代理车骑将军的事务,和越骑校尉冯柱、代理度辽将军朱徽,率领左右羽林军、北军五校的士兵,以及各郡国的弓弩手、边境士兵,乌桓校尉任尚率领乌桓、鲜卑的军队,总共四万人去讨伐他们。当时南单于和中郎将杜崇驻扎在牧师城,逢侯率领一万多骑兵围攻他们。冬天,十一月,邓鸿等人到了美稷,逢侯就解了牧师城的围,往满夷谷方向去了。南单于派他儿子率领一万骑兵和杜崇带领的四千骑兵,与邓鸿等人在大城塞追击逢侯,斩首四千多级。任尚率领鲜卑、乌桓的军队在满夷谷截击逢侯,又把他打得大败,前后一共斩首一万七千多级。逢侯于是率领部众逃出塞外,汉军没办法追击,只好返回。
朝廷任命大司农陈宠为廷尉。陈宠性格仁慈宽厚,多次审议有疑问的案件,每次都依据经典,力求宽大处理,苛刻的风气,在这时稍微有所改变。
皇帝想任命尚书令江夏人黄香为东郡太守,黄香推辞说:“我管理一郡,从事政务,才能不太合适,请求留下做个闲散的官员,赐给我一个督察小任务,让我负责宫廷台阁里繁琐的事务。”皇帝于是又留下黄香担任尚书令,增加俸禄到二千石,黄香很受皇帝亲近和重用。黄香也恭敬勤勉地处理事务,为国家操心就像为自己家操心一样。
评论
永元六年的历史记载,如同打开了一幅东汉中期边疆治理与中枢权力运作的生动画卷,其中既暴露了古代民族政策的深层矛盾,也展现了帝国治理的复杂逻辑。
从南匈奴的动荡来看,这场冲突的根源在于权力结构的失衡。南单于安国与左贤王师子的对立,本质上是新旧势力的较量。安国亲近新降部族以巩固权力,师子则代表旧有势力,这种矛盾被汉朝官员杜崇、朱徽利用,最终演变为武装冲突。汉朝公卿的决策体现了典型的 "以夷制夷" 思维:先派使者观察动静,再以武力威慑为后盾进行调解,若不从则果断镇压。但杜崇、朱徽直接发兵的激进操作,却打破了这种平衡,迫使安国铤而走险。当汉军兵临城下时,安国的反应是弃帐举兵、追击师子、最终被部众格杀,折射出边疆部族在汉朝压力下的生存困境:依附汉朝则权力受掣,独立发展则面临军事打击,这种两难处境最终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叛乱。而叛乱平息后立师子为单于的结局,实则是汉朝通过武力干预强行重构了匈奴内部的权力格局,虽暂时稳定局势,却为后续降胡十五部的大规模反叛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