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邀请宋应星之前,李勇是做了功课。他不仅找人调查宋应星的生平,还深入研究了除科举考试之外,宋应星的兴趣爱好。李勇了解到,宋应星不仅考试厉害,对农业、工业、冶金、纺织和医疗等多个领域,都喜欢研究和探索,而且都有独到的见解,绝对的复合型人才。李勇有时候在想,这是不是别人家遗传基因好,你看别人宋氏的老祖宋景大人,在弘治年间,官至南京工、吏、兵三部尚书,感情是啥都会!
李勇看出宋应星有点懵,这个帽子有点大,宋应星有点戴不上。只有继续解释:“大明帝国地大物博,气候条件复杂,特别是近来,贼老天不是严寒就是干旱。大明迫切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用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帮民众渡过难关。同时,许多珍贵的手工业传统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也迫切需要传承和弘扬,这些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还有历经千年冶金技术,先进的纺织技术等等,都可以造福万民,在我大明,能成此事者,唯有宋先生!不知道,我刚才所说的这些理由,是否足够?”
李勇眼光锐利的看着宋应星,给人感觉诚意十足,见宋应星有些意动,随后骄傲的说道:“不瞒先生,我们金山,已经广泛地推广农肥和农药,这些农用品,显着地提高了田地的收成,至少产量增加了三成。在工业领域,更是取得重大的技术突破,我们发明了车床、钻床、刨床、铣床、磨床等一系列机械之母,这些机械的发明,使金山能够制造出,先生意想不到的物品--如钟、轴承等。在冶金方面,我们已经掌握了水力鼓风炉的高炉技术,炼铁效率极大提高,先生你猜一个高炉日产多少斤铁?”
宋应星皱眉想了想,说道:“3000斤?”
李勇小有得意的,轻轻摇了摇头,说道:“6000斤,6000斤的优质生铁!在纺织行业,我们广泛地采用了手摇八排、十六排、三十二排的纺纱机,纺纱效率和产量直接提升数倍。同时,我们还发明带有飞梭的十六路、三十二路织布机,织布的效率和质量也是提升数倍。在造船方面,我们已经能够制造出长十五丈,宽四丈风帆巨舰,跨越大洋如坦途,可重现郑和下西洋之壮举。此外,我们还能够铸造3000斤重的红夷大炮,发射重达二十斤的炮弹,足以让所有的敌人闻风丧胆。我们还造出了带有转向能力的四轮马车,这些马车载重是传统马车的三倍以上,......”李勇完全控制不住,一通真真假假的大吹,不过,好象他还真是做到不少,今天,在大明牛人面前,李勇的装X非常成功,但是我们必须鄙视他。
李勇沉思了片刻后,又缓缓地开口说道:“宋先生,冒昧地问一句,不知道先生一身的才华,在一次次无用的科举考试上,还要被埋没多久?我金山需要您,我大明百姓也需要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