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或“登高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诗意的节日之一。它不仅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更融合了登高祈福、辟邪祛灾、养生保健等多重民俗,堪称古代版的“健康养生节+户外狂欢节”。
古人认为九月九日阳气最盛,登高不仅能避灾祈福,还能“接地气”强身健体。秋高气爽时节,登上高山远眺,既能欣赏漫山红叶,又能呼吸新鲜空气,堪称古代版的“有氧运动”。
茱萸因其浓烈香气,被古人视为“辟邪翁”。人们将其插在头上、佩戴于臂,或制成香囊随身携带,既防虫又祈福,堪称古代版“多功能防护神器”。
菊花酒清香甘甜,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祛火的功效。古人常在重阳节酿制,来年再饮,寓意“时间沉淀的滋味,才是最好的祝福”。
吃重阳糕:谐音梗玩得最溜的节日美食,“糕”与“高”谐音,寓意“步步高升”。古人甚至将其做成九层宝塔状,象征“九九长寿”,堪称古代版“蛋糕界的奢侈品”。
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古人不仅赏菊,还举办菊花大会、点燃菊灯,把节日过成了一场“花艺灯光秀”,堪称古代版“沉浸式赏花体验”。这些习俗不仅传承了千年的智慧,更寄托了人们对健康长寿、平安吉祥的美好祝愿。
重阳节的薄雾如轻纱般缓缓散去,卫堡东侧的金山渔港迎来了第一缕晨光。金色的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整座渔港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暖色调的滤镜,连空气都染上了秋日的清爽。
李标腰佩佩刀,步伐稳健地走在金山卫直道上。他新蓄的短须在海风中微微颤动,衣摆随风飘扬,发出猎猎声响,整个人看起来既精神又飒爽。
紧随其后的五人各具风采,陈子龙(复社核心成员)面容清瘦,目光深邃;方以智手持折扇,眼角微垂,一副“我早就看透一切”的淡然表情;赵礼紧跟其后,手里一把四季不离身的折扇;吴承志和沈星奕并肩而行,一个沉稳,一个潇洒,显然已经为今天的聚会做好了万全准备。
六人沿着海港边的石板路前行,身后是渐渐苏醒的渔港,渔船轻轻摇晃,渔民们开始忙碌,新的一天在重阳节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
五人的发髻间都斜插着茱萸枝,秋风吹过,茱萸的香气混着晨露的湿润,在阳光下若隐若现。陈子龙望着前方笔直的军营大道,忽然轻笑一声:“李队正真是雅兴不浅。”他目光扫过那条被晨光晒得发亮的石板路,“百户管辖之地,连道路都修得比江南驿道还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