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挤出车站,站在车水马龙的街道边,韩斌有些茫然。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汴梁城的轮廓在璀璨的灯火中展开,高楼大厦的霓虹与远处古建筑的飞檐翘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的时空交错感。但他无心欣赏,腹中的饥饿感一阵阵袭来,在源点吃惯了营养膏剂的胃,此刻无比渴望一顿热乎的、有烟火气的食物。
他循着空气中飘来的浓郁香味,拐进车站旁一条相对僻静的小巷。巷口支着几个简陋的小吃摊,昏黄的灯泡下,热气腾腾。一个卖胡辣汤的摊子前围了不少人,大多是刚下车的旅客和附近的居民。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系着沾满油渍的白围裙,嗓门洪亮,动作麻利。
“胡辣汤!热乎的胡辣汤!五块钱一碗!油馍头一块钱俩!”
“老师儿,来一碗?得劲得很!”
韩斌犹豫了一下,摸了摸口袋里那叠不算厚的钞票。五块钱,在玉城能买不少东西了,在这里只是一碗汤。但腹鸣如鼓,香味诱人。他咬了咬牙,走到摊前,低声道:“一碗胡辣汤,两个油馍头。”声音因为紧张和陌生而显得有些干涩。
“好嘞!”大叔麻利地拿起一个粗瓷大碗,从热气腾腾的大锅里舀起一勺浓稠的、深褐色的汤羹,里面翻滚着面筋、木耳、黄花菜、牛肉丁(虽然不多),再淋上一勺红亮亮的辣椒油,最后撒上一撮翠绿的香菜。“七块钱!学生娃儿?瞅恁这包怪沉的,刚下火车?”大叔一边收钱,一边随口问道,眼神里没有嫌弃,只有一种见惯了风尘的平和。
韩斌点点头,付了钱,小心地接过滚烫的碗和用塑料袋装着的油馍头。他找了个角落的小马扎坐下,把巨大的编织袋放在脚边。看着碗里那浓稠滚烫、香气扑鼻的胡辣汤,以及炸得金黄酥脆的油馍头,饥饿感更甚。
他学着旁边人的样子,把油馍头掰碎了泡进汤里,然后舀起一勺送入口中。
轰——!
一股难以言喻的、霸道而丰富的滋味瞬间在口腔炸开!胡椒的辛辣直冲鼻腔,带着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牛肉的醇香、面筋的筋道、木耳的爽脆、黄花菜的滑嫩,还有那用骨头和香料熬煮出的浓郁汤底,混合着辣椒油的香辣,形成了一种极其厚重、极其“得劲”(舒服、过瘾)的味觉风暴!这味道,与源点的冰冷、玉城的家常都不同,充满了汴梁特有的粗犷与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