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为了在大明皇帝中提升排名,他仍需拿下漠北。
这样的悠闲日子即将结束。
不过,攻克漠北后,朱元璋仍能返回汉中府,继续他的闲散皇帝生涯。
眼下局势,朱标监国,朱松开疆拓土,而他这位名义上的皇帝最为悠闲。
朱松已开始大量向北平输送粮草辎重。
对朱松而言,粮食已不成问题,不打仗时,他甚至不知如何处理多余的粮食。
大明粮价因产量提升而进一步下跌。
此刻的大明粮食充裕,甚至有过剩的趋势。
朱松推广的高产作物使得大明年粮食产量较往年增数倍乃至十倍。
如此巨变,超乎众人想象。
粮食短期内激增,人口增长却未跟上。
毕竟此时大明总人口不过数千万,远未破亿,多余的粮食自然供过于求。
毕竟汉人多为农耕为生,十人中八为农夫。
好在各地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工业与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为众多农民提供了新的生计。
进入工厂务工,或投身商海,皆成为可能。
大明正逐步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型。
朱松迎娶陈优姿,并获得礼部陈迪的支持,虽看似关键,但他本人并不十分重视。
朱松坚信,民众心中有杆秤,他的政策与儒家学说谁更能造福百姓,他们自有明断。
因此,他从未将儒家学者放在心上。
如今,朱标在应天府主持大局,遵循朱松的规划发展,百姓们已初见甜头。
尽管儒家学者常以传统规矩为由提出反对,但支持者众多。
因为朱松的政策惠及大多数人,仅儒家学者受到较大冲击。
若此态势持续,儒家在大明的地位将日渐衰微。
朱松从根本上便能轻易击败儒家,无需他法。
不久,朱元璋将亲征漠北的消息传回应天府。
朱标在朝堂宣布后,满朝震惊。
儒臣们再次高呼“国之大,好战必亡”,纷纷反对。
他们认为,漠北侵犯并非首次,年年皆有,且此次损失不大,无需兴师动众,派使者警告即可,更不必劳烦皇帝亲征。
当然,反对声中也有支持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