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之事不必急于一时,日后那位置自是你的,随你心意建造便是。
至于六部衙门,只需为他们建造办公之地即可。”
“国都若迁往西安府,便无需奔波劳碌,我父子三人何愁未来?”
朱元璋直言不讳地道出自己的想法。
“父皇,儿臣以为西安府并非最佳国都之选。”
朱松沉思片刻,缓缓言道。
“莫非你欲定都汉中?汉中虽发展胜于西安府,然地域狭小。
你之前不是说西安府未来发展空间更大吗?”
朱元璋诧异反问。
他以为,西北之地乃老九多年经营所得,迁都至此,老九理应最喜,怎会反对?
“非也,儿臣以为,北平府乃最适国都。”
“父皇莫忘,大明未来之发展,海洋至关重要。”
“国都近海,方能更好掌控海上局势。”
朱松直言所想。
北平府为国都,乃先辈智慧结晶。
西安府虽为十三朝古都,却仅盛于一时。
航海时代若至,西安府劣势尽显。
朱元璋闻言,默然不语。
他亦从推演中得知,老四为帝时,迁都北平府,并改名顺天府。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念,确实高妙。
然西安府为都,亦不失此意。
他未曾深思海上之事。
“但北平府乃老四封地……”
朱元璋想到这里,眉头紧锁。
“若大明定都北平府,四哥封地未尝不可迁移。
您不是欲征服漠北吗?”
朱松笑言提醒。
朱元璋一时无语。
这小子,真是心狠手辣。
这是要征服漠北后,将老四发配至漠北为藩王镇守边疆啊?
北平府已被你攻占了吗?
“即便如你所说,短时期内迁都恐怕难以实现!”
朱元璋听后,无奈地叹了口气。
朱松提及未来海上之重要,令朱元璋意识到迁都西安府已不可行,但这样一来,朱标岂不是只能继续留在应天府?
“其实另有一计!”
“暂时迁都,以秦王府为皇宫,只需为六部建造些办公衙署即可!”
“这样既不用劳民伤财,也不用大兴土木!”
“至于北平府,待时机成熟,再逐步迁往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