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考虑仿效雍正,于正大光明匾后置遗诏以定皇位继承人!
只是遗诏不宜置宫内,皇卫道观更为妥当!
朱松随即道出所想。
“立遗诏?莫非连太子也不立了?”
朱元璋闻言瞪大眼睛。
“儿臣以为立太子无必要!若需皇子监国,指定便是,何必太子?”
“如此也能给其他皇子机会,不好吗?”
“立贤不立嫡,自应给其他皇子证明自身之机!”
“皇子轮流监国亦可!”
朱松直言不讳。
朱元璋听罢嘴角抽搐!
他以为自己所改规矩已惊世骇俗,没想到朱松更甚!
监国也要轮流?
仔细思索后,这实为检验每位皇子能力的绝佳契机!
若不让他们参与监国,又如何辨别谁更适合未来的皇位?
朱元璋愈发觉得朱松的提议颇具可行性。
有能力的皇子,通过监国历练一番又有何妨?
若过早确立太子,与立嫡立长又有何异?
“你的提议,我再细细考量!”
“暂且不必急于一时。”
朱元璋深思熟虑后,认为此等决定需谨慎行事,不必急于片刻。
朱松笑道:“儿臣以为,不立幼帝之规定,倒给了藩王们冠冕堂皇的托词。
此后怕是无人再敢如此行事。”
朱元璋正色道:“正因如此,吾等所定规矩,必须人人遵守!”
回想推演朱匣烨之时,亦曾目睹昭武大帝与朱慧英的命运。
昭武大帝乃一代明君,亦不敢立幼帝。
其子嗣或战死沙场,或平庸无能,最终在朱匣烨的安排下,朱慧英登基为女帝。
待培养出合格的新君,女帝便禅位于他,此乃为防止立幼帝之事重演。
朱祁镇幼年登基之事,大明王朝今后绝不允许再发生。
皇子皇孙,只要成年,皆平等竞争,皇位能者得之!
唯有在这种激烈竞争中胜出者,方能更好地驾驭大明江山。
另,将最终遗诏置于皇卫道观,实为妙笔!
皇卫道观长老,便拥有了参与立新君的资格,这或许是他们唯一能与皇帝接触的机会,但也仅限于此。
至于长老是否篡改遗诏,朱元璋并无忧虑。
“父皇,您既已用系统预知儿臣未来有两个儿子,可曾窥探过他们二人的未来?”朱松好奇地问道。
“先不说这个,咱们还是先积攒些国运值吧!”朱元璋叹了口气,“之前好不容易攒下的一万多国运值,在西域时又几乎耗尽了!”
朱松听后,既无奈又想笑。
西域三战,每战父皇都要用国运系统推演战局,虽因此能选出最佳进攻方式,减少损失,让汉中军轻易获胜,但国运值也消耗巨大。
而且,父皇推演出的战法和战阵都被记录下来,还让朱松制成沙盘,准备送往王卫学院。
这国运值也算花得值,至少能让王卫学院的学员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