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意在勉励世人珍惜时光,多做有意义之事。
未料父亲竟也知晓此言。
看来他对自己所赠的那些后世教材,确有深入研究。
念及此,朱松不禁苦笑。
“父皇,此言虽不假,但在此情境下似乎不太贴切。”
“您还需保重龙体,好好休养才是!”朱松无奈劝道。
“嗯,知道了,朕稍后就寝。”
“嘿……你小子翅膀硬了,竟敢教训起朕来了?”朱元璋点头后,随即笑骂。
“儿臣只是挂念父皇的身体。”朱松苦笑回应。
“你有这份孝心便好。”
“大明皇家银行的筹备进展如何?”朱元璋转而问道。
“张紞数日后将返回应天府,你最好在他离开前处理好一切事宜。”
“已近尾声,开业指日可待。”朱松笑着点头。
“初期我们将全面开展钱庄业务,并着手制定个人及企业贷款的相关细则。”
有了张紞的协助,一切进展顺利,效率颇高。
钱庄乃早期信用机构,明初尚未涉足贷款业务,直至明末,大明钱庄才出现类似后世的贷款形式。
朱松的大明皇家银行,无疑是此领域的先行者。
北宋时期商业虽繁荣,民间放贷业务亦盛,但利息高昂,近乎,借一还二司空见惯。
朝廷虽曾调控,规定利息上限为百分之百,仍未能改善此况。
在大明,民间借贷利率依借据而定,写明多少便得偿还,此乃法定!
彼时封建,尚无相关律法约束,朱松料想,其低息贷款业务若对民间开放,必将大热。
此亦为打击民间乱象之良策。
待时机成熟,他欲将借贷利率标准纳入大明律,超标者,视为乱象,严惩不贷!
然,此皆为朱松之构想。
“张紞此人,你以为如何?”朱元璋突兀发问。
朱松一愣,苦笑不已。
此问何意?张紞身为户部尚书,皇帝重臣,岂能以“顺手”论之?
即便已知朱元璋有意栽培自己接替朱标,朱松仍觉不妥。
“张紞思维敏捷,不拘泥于儒家教条,常有奇思妙想。”朱松评价道。
“甚好。”朱元璋点头,“若你不满,可换之。
既如此,便继续用之。”
朱松无语。
此举太过明显!
吾仅为藩王,非储君也!
老爷子已然铺路?
虽惊于老爷子之举,朱松内心仍喜。
此消息,大利!
“你大哥历尽艰辛,有空便多带他出去走走,增长见识。”朱元璋话题一转,谈及朱标。
朱松心头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