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此类商品交易仅限汉人货币,则汉人货币必能通行天下,吸引全球金银流入大明。
汉人货币之声誉与知名度,将随时间逐渐提升。
假以时日,或许仅需数年乃至十数年,其霸主地位将坚不可摧。
“此计甚妙!”
“但吾有一虑,初期如何吸引异国商人自愿兑换使用汉人货币?”
朱元璋提出疑问。
“简单,试以例说明。”
“若以百万银两可换之物,汉人货币仅需九十万,如何选择?”
朱松笑问。
“自当兑换货币……”
朱元璋脱口而出,随即领悟朱松之意。
“正是,商人求利,必选最经济之道。”
“无需百姓或商人以金银兑换,只需微调货币购买力及与金银兑换率,便能促其主动兑换。”
“待新货币使用者众,再废金银交易,一统货币。”
“届时,新式货币将全面推广,成功取代大明宝钞与金银,成为唯一硬通货。”
朱松含笑点头。
“如此说来,我们岂非要亏损?”朱元璋皱眉问。
“怎会亏损?此乃初期投入罢了!”“我们只是割舍部分利润。”朱松说,“譬如,儿臣食盐利润有五成,若以三成吸引客商兑换货币,便足以诱人,不过是少赚些许。”
“而这少赚的利润,儿臣自会从别处赚回,且定会比投入更多!”朱松自信满满。
“九弟高明!”朱标赞道,“依你所言,若咱的货币能掌控世界经济,何愁日后不赚?”说着,他给朱松竖了大拇指。
“那你这新货币打算命名为何?”朱标问。
“此乃汉人货币,要不就叫大明龙币或汉华币,父皇与大哥以为如何?”朱松笑问。
“为何不叫明币?”朱元璋顺口问。
此言一出,朱松与朱标皆面露尴尬。
“父皇,明币与冥币同音,汉人烧纸钱,若叫明币,岂不怪异?”朱标提醒。
朱元璋默然,似觉有理,气氛略显尴尬。
“罢了,名字无妨,龙币、汉华币皆可,你定。”朱元璋摆手,“咱只想知道,发行这货币,具体如何操作?能否即刻发行?”
“父皇,发行新货币不易,儿臣需筹备一番,少则数月,多则一两年,甚至两三年都有可能。”朱松苦笑,“关键是纸币制造技术,儿臣尚需研究。
再者,新货币须有发行商。”
“发行商?”
朱元璋眉头紧锁。
“对,必须有个让众人信服的发行商!”
“若朝廷直接发行,难免令人联想到大明宝钞,初期便遭排斥!”
“西北或许还行,大明其他地方就难办了!”
朱松神色肃穆地说明。
“你是说咱朝廷没信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