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周突围记
“叮——”手机日历推送闪烁,林夏盯着“距期末考倒计时7天”的提示,狠狠咬了口手中干硬的面包。此时是晚上十点,她刚从图书馆抢占完座位,正囫囵吞咽着晚餐。周围同学或皱眉刷题,或小声讨论知识点,空调嗡嗡声里,期末周的窒息感愈发浓烈。
林夏就读的中文系,看似“岁月静好”,实则期末周要和文学理论、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三座大山死磕。她望着书包里堆成小山的复习资料,想起一周前还在为社团话剧表演忙前忙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当时导演说“就差你这女主角撑场子”,她头脑一热就应下,哪料到排练和复习撞得粉碎,如今只能在缝隙里疯狂补作业、背知识点。
“林夏,古代汉语的虚词用法总结好了没?”前排的学霸室友苏瑶突然回头,手里转着的中性笔甩出银白弧线。林夏苦笑着摇头,苏瑶立刻把自己整理的笔记推过来:“拿去!先秦虚词我总结了三天,记住‘之、其、而’的特殊用法,考翻译肯定用得上。”林夏接过笔记,纸张上的字迹工整如印刷体,边角还标着易错点,眼眶瞬间发热。
第二天清晨六点,图书馆门前早已排起长队。林夏裹紧外套,听着身旁同学小声背“《狂人日记》的文学史意义”,默默在心里把现当代文学提纲过了一遍。开门瞬间,人群潮水般涌入,她眼疾手快抢到靠窗座位,刚坐下,就发现斜对角是同专业的陈默。陈默是出了名的“卷王”,此刻正把《文学理论教程》摊开,红笔在书页上划得密密麻麻。林夏暗叹一声,掏出古代汉语教材,强迫自己进入“入定”状态。
可复习进度像蜗牛爬,文学理论的“接受美学”怎么都理解不透,古代汉语的通假字也总混淆。下午三点,林夏盯着“‘蚤’通‘早’”的知识点,困意突然汹涌袭来,脑袋一歪差点栽倒在桌上。恍惚间,她看见陈默起身接水,苏瑶抱着一摞书进来,连社团里的话剧搭档许航也抱着电脑坐在不远处,屏幕上是现当代文学的论文资料——原来大家都在期末周的战场上咬牙坚持。
“不能睡!”林夏掐了掐自己的脸,起身去接咖啡。咖啡机前,她和许航撞个正着。“话剧排练那晚,你不是说‘女主角要是挂科,话剧可没灵魂’嘛。”许航挠挠头,把刚做好的复习大纲塞给她,“现当代文学的重点人物分析,我整理了,你救场那么多次,我救你一次复习。”林夏看着大纲上清晰的框架,从鲁迅到沈从文的脉络一目了然,嘴角扬起笑,“许航,你这是‘曲线救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