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法令的颁布,各地开始筹备学校的建设。然而,资金的筹集并不顺利。一些富商虽然表面上答应捐赠,但实际却拖延时间,不愿拿出真金白银。
“这些富商,只看重眼前利益,对教育的长远意义认识不足。”大臣气愤地向苏璃汇报。
苏璃决定亲自拜访这些富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关乎新宸的未来,你们的捐赠不仅能帮助孩子们改变命运,也能为帝国培养更多人才,为商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在苏璃的努力下,一些富商终于被说服,开始捐赠资金。但与此同时,师资问题又凸显出来。许多有学识之人对教师这份职业心存顾虑,担心待遇不够优厚,且社会地位不高。
苏璃立刻调整政策,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给予教师们崇高的社会地位,还设立了教师表彰制度。“教师是新宸未来的塑造者,他们理应得到尊重和回报。”
然而,就在学校建设逐步推进时,一些地方官员却阳奉阴违,在学校建设中偷工减料。苏璃能否及时发现并惩治这些官员,确保学校建设的质量?教育普及的道路上,困难接踵而至,她又该如何应对?
商业法典的艰难制定
苏璃在推进基础医疗和教育普及的同时,深知商业繁荣对国家的重要性。她决定制定一部完善的商业法典,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商业发展。
苏璃召集了帝国的商业精英、律法专家以及学者,共同商讨法典的制定。“我们要打造一个公平、公正、开放的商业环境,让新宸的商业蓬勃发展。”苏璃说道。
然而,各方利益诉求不同,在法典制定过程中,争论不断。商业精英们希望法典能给予他们更多的经营自由,而律法专家则强调严格的规范和监管。
“如果限制过多,商业活动会受到束缚,难以发展。”一位富商说道。
“但缺乏监管,市场将陷入混乱,最终损害的还是大家的利益。”律法专家反驳道。
苏璃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努力寻找平衡。“我们既要保障商家的合理权益,也要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对于欺诈、垄断等行为,必须严厉打击。”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修改,商业法典的初稿终于完成。但在公开征求意见时,却遭到了一些传统商会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法典对传统商业模式冲击过大,会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
苏璃能否说服这些传统商会,让商业法典顺利推行?商业法典在实施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实际问题?新宸的商业发展,能否在法典的规范下,迎来新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