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的探照灯突然亮起,光柱刺穿雨幕的刹那,郭静的样本瓶在灯光下折射出虹彩。赵环看着她将最后一份土样贴上标签,标签上的采样时间16:42,正好是他手机里混凝土初凝试验的记录时刻。
"杂质成分分析报告明早给你。"郭静扣上样本箱时,赵环正把结构计算书塞进公文包。他们并肩走出活动板房时,打桩机刚好完成今天第387次冲击,震波通过地面传来的频率,让赵环想起郭静陶轮的转速,每分钟63转,不多不少。
雨丝在探照灯柱里跳舞,郭静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基坑:"你看那片积水里的灯光倒影,像不像我窑变釉里的星空?"赵环低头的瞬间,手机屏幕亮起设计院的催稿信息,他回消息的间隙,郭静已经用树枝在泥地上画了个简易的窑炉剖面图,烟道走向恰好与他设计的地下管网重合。
监理的皮卡车溅着水花驶过,赵环伸手挡在郭静身前的刹那,两人手里的检测报告和结构图纸在风中叠在一起。郭静的土样分析数据旁,赵环的铅笔正勾勒着陶片幕墙的安装节点,铅笔屑落在她写着"氧化铁含量4.7%"的地方,像落在春泥里的星子。
离开工地时,郭静把装着页岩砖碎块的样品袋塞进他口袋。赵环摸出随身携带的激光测距仪,对着夜空比划的动作让她笑出声——他在测算今晚的云层高度,好判断明天是否适合烧制这批掺了工地黏土的陶坯。
"杂质是土壤的记忆。"郭静的声音混着雨声漫过来,赵环正调试着测距仪的精度,"就像你说的,老建筑的裂缝里都藏着时光的应力。"他忽然想起自己设计图上特意保留的那道承重墙裂缝,此刻在郭静的样本瓶里,变成了让釉色更有层次的铁锰结核。
车灯光束劈开雨幕的瞬间,赵环看见郭静工装裤口袋露出半截检测报告,他刚才用红笔标注的钢结构焊接点位置,恰好覆盖在她写着"土壤含水率18.5%"的数字上。就像此刻他们交叠的影子,在积水里晕染成模糊的色块,分不清哪部分是建筑设计师的理性线条,哪部分是陶艺家的感性笔触。
回到项目部时,赵环在电梯里展开郭静塞给他的纸条。土壤成分分析表背面,她用陶土调的颜料画了个小小的天平,左端是他的结构模型,右端是她的陶轮,支点处写着:"误差允许范围:一颗星子的重量"。电梯显示屏跳动的数字停在17楼,正是他设计的美术馆穹顶高度,27.6米,不多不少。